事實證明江院士還是想多了。
當日宋寒在月球進行鈀金反應堆講解實驗的時候,整個航天中心內,全國各領域大拿組建的專家支援小組全都一一在場。
這個通訊作者的位置,哪怕宋寒失蹤,也只能簽署上他的名字。
等江院士的論文在內部提交進行評審的的時候,在整個科研系統內引起了巨大轟動。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在熱核聚變反應堆還沒有正式進行商業化運營的時候,小型化的冷核聚變燃料電池竟然先一步打通了工程化路徑。
2022年科學院評審大會上,江院士感慨道;
“在科研界,所有人都在盲目前行,一路上遇見了許許多多的岔路口。
在人類無法對原子路徑進行控制的時候,有時候就需要一點點運氣,就有可能實現冷核聚變反應堆的應用!
1989年美國美國弗萊希曼和龐斯博士發現鈀金電解重水的超熱現象,也是真實的冷核聚變現象。
只是這兩次偶然的發現耗盡了人類所有人運氣,讓我們人類在核聚變的應用,出現了二戰時德國研究核武,錯誤的將核聚變氫彈作為核能運用的起點而忽視了裂變效應。
而我們人類則是死磕在了熱核聚變上,忽視了冷核聚變。
不是它的研製太過困難,而是我們的科技樹點歪了!”
江院士的發言結束,所有人都奉上了熱烈的掌聲,他這篇論文也不出意外,因為太過先進,進行了嚴密保護,讓江院士認為唾手可得的諾貝爾越行越遠。
同一時間,冷核聚變燃料電池,作為新一代能源的各類裝備研發任務,也下發了全國重點裝備實驗室。
在航空集團,作為五代機總設計師的許總工看著實驗室內被重兵保護移交來的冷核聚變燃料電池和新一代空天戰機研發指標,震驚的倒吸了一口涼氣。
“最大飛行速度:16馬赫,即每小時可飛行約20,000公里,可以自由往返太空於地面,進行地月之間的跨星際飛行?
這是南天門的白帝?”
“是的,六代機白帝!”
南天門辦公室的隨行人員的話,讓許總工激動的點了一根華子。
他深吸了一口煙後,逐漸冷靜了下來;
“16馬赫的速度,現有的所有發動機效能指標都無法達到,必須上新一代的超燃衝壓發動機。
但是地球上,根本就沒有能夠持續抵抗這種爆炸衝擊的材料!”
一旁南天門計劃辦公室的人沒有說話,而是又抽出了一份檔案交給了許總工。
當徐總工看著檔案上正在進行地面試車的超燃衝壓發動機資料時,再次倒吸了一口涼氣,他忘記了自己嘴裡還叼著煙,一氣之下,嗆的他不停咳嗽。
片刻後他苦笑一聲;
“我早該想到了!
既然有了龐大的電力能源,材料的效能反而可以降低,直接上磁約束模式!”
他思索片刻後,叼著華子走到自己的設計臺前。
沒有使用新一代設計軟體,而是直接拿起了紙筆在工作臺上畫了起來。
寥寥飄散的煙氣讓他的雙眼有些迷離,但是手上的動作反而越來越快。
“16馬赫的速度,在太空中可以自由飛行,但是在大氣層能,沒有材料能夠抵抗這種高速摩擦下的熱量積累。
我們需要結合最新等離子防護技術,在戰鬥機全力加速時,電離空氣,實現瞬時的真空通道,這樣才能實現大氣層內16馬赫超高速的可能。
在超高音速下,人類也無法承受如此劇烈的加速度,需要有一個對內場域抵消加速衝擊對駕駛員的過載影響。
16馬赫下人類的行為反饋也跟不上戰機的速度,需要結合靈境計劃的五感反饋和腦電波識別技術,摒棄常規的操作模式,構建出新一代的駕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