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吾縣是會寧郡的郡治,更是金城郡和武威的貿易樞紐,街市上中原和西域的商品比比皆是,唯一的怪異,城中的軍人和商人似乎比本地的百姓還要多。姚義介紹說:“謝映登將軍的大軍就駐紮在會寧鎮,為了便利,會寧鎮只進行兩邊官府的交易,民間的生意只能來允吾縣,項陽將軍所部兩千人負責治安。允吾縣本是個小縣,這兩年有所發展,還是先天不足。”
韋裔搖頭說:“姚兄,太過謙了,我去過北地郡,還不如此地。”
姚義笑笑,將兩人帶到公辦小學,場地很簡陋,兩排六間磚房,用圍牆連起來,前後門在兩排房子中間;學生們正在上課,姚義出示了魚袋,三人被門衛放了進去。李客師和韋裔的感覺是震撼,四間教室裡坐滿了學生,一個個衣服新舊不同,但是可以看出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靜靜地在聽老師講課。
三人蹩手蹩腳地轉了一圈,出了學校後門,韋裔說道:“看上去沒什麼,但是免學費、包一餐,一百五六十個學生一年也是不少錢,聽說武威、張掖學生都是五六百人,可是真的?”
“當然是真的。”姚義帶著兩人朝路邊的圖書館走去,邊走邊說:“會寧郡是前線,所以有些地方就將就一點,除了允吾縣官辦小學,在會寧鎮,還有一座河西商行贊助的私人小學。象張掖,要是加上縣裡和私人的小學,學生超過兩千,很多雜胡就是為了把孩子送進學堂,以後有個出路,才同意定居。”
圖書館中常見的書不過兩百多本,另外就是山南書院和墨焯書院編的一些小冊子,包括了地理、機械、算術等方面的知識,大約有五十本。在李客師和韋裔這樣飽讀詩書人的眼裡,這點書不算什麼,看到管理人員把每本書都分成三冊重新裝訂,空閒時還在抄書,兩人便明白,是為了增加書本數量,便於學生借閱。
李客師感慨地說:“做點事不容易,難怪大哥說,河西為了辦學,把家底子都掏空了。”
姚義點頭贊同說:“當年我也是來河西數次,才下決心留下來,人一生總要做點事,河西現在的安寧,在中原並不多見。”
韋裔含笑道:“等到了張掖,我去看看中學和墨焯書院。”
墨焯書院現在在長安的名聲不是一般的響亮,一是有著山南書院的幫襯,兩座書院其實都是楊崇贊助的,除了算術以外,絕大多數專業並不衝突,所以山南書院在長安經常向人介紹墨焯書院。其次就是墨焯書院的規劃,第一次招生是算術、建築、礦產、養馬四個專業,今年的第二次招生就增加了醫藥、書畫、地理、農耕四個專業。
農耕這樣的粗活都開一個專業,雖然讓國子監一頓嘲笑,但是長安很多部門的官吏都送小孩子去學習,楊崇在格物和生意上的眼光,豈是一幫儒生可以相提並論的。何況楊崇以每年一千斤藥材為代價,邀請了大業醫塾的副山長帥國真客座講學一年;書畫的老師是大師展子虔,在書畫界相當於劉炫在經學上的地位。
楊崇親自在張掖迎接,讓李正明等人意想不到,不過看著陪同的人是姜菲和孔穎達,眾人便明白,這是個私人的儀式。韋裔暗暗點贊,楊崇這手做得漂亮,既向手下文武表示是私人的事,自己等人誰不懂得楊崇的心意,難怪韋圓照在信中不斷勸說自己。
姜菲進了元襲人的馬車,姐妹倆說些私話;楊崇陪著韋裔等人騎馬進城。韋裔曉得楊崇時間寶貴,不說虛話,問道:“圓照和姚兄多次提起大人,韋裔是仰慕已久。不知道大人的終點在哪裡?”
楊崇一勒韁繩,停住馬說:“抱歉,到目前我不知道。每個人的終點取決於他能站上的舞臺,我不確定大隋能給我什麼樣的舞臺。”
韋裔故作詫異問道:“難道河西、西域的舞臺不夠大?”
是真名士自風流,換做李正明和姚義是絕對問不出這樣的話,這幾乎就是在問楊崇,是否準備問鼎中原;楊崇客氣道:“還請先生教我。”
楊崇能有現在的成就,絕不是沒有計劃和頭腦的人,這句客套話就是在探韋裔的底,你是否準備投奔我,能幫助我登上更大的舞臺嗎?韋裔微笑道:“大人取關中如探囊取物,擔心的只是變數。每逢亂世,英雄輩出,聽說大人有神鬼莫測之能,何不搶先下手,一一除掉,省得憂心。”
不簡單,韋裔一句神鬼莫測之能,便說明韋裔對自己的情況很瞭解,楊崇笑道:“既然英雄輩出,弄不好除掉一個,還會再來一個,不如加強自身的力量;手段再多,最好還是要靠實力講話,如果有碾壓對手的本錢,對手縱然是無敵上將又有何懼。再說青史留名,有些事不值得去做。”
豪氣,韋裔有一種鼓掌的衝動,一個人能在爭奪權勢的途中,還記得青史會留名,說明楊崇的底線依舊存在,不會輕易被心中的魔鬼左右。韋裔慢慢說道:“衛玄讓李靖到金城,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六盤山可是在河西以外。”
楊崇很滿意,韋裔不僅看到了衛玄的用意,而且能當著李正明的面說出來,這很難得;有多少人到了一個新單位,對老員工唯唯諾諾,唯恐被穿上小鞋,到最後難免同流合汙,糊弄老闆。楊崇認真地說:“我已經收到了長安的公文,這幾天總管府都在討論此事,已經有了結果,我準備答應長安的要求。”
答應長安的要求,李正明等人愣住了,韋裔笑著問道:“莫非大人另有打算?”
孔穎達插話說:“魚將軍他們還等著開席呢,不如到總管府再討論此事。”
孔穎達是不希望韋裔給楊崇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出言相阻;韋裔似乎沒看懂,自顧自地說道:“楊總管可知道,現在墨焯書院和你手下各家商行工坊的工匠,都是你的信徒,依靠著你的呼吸而呼吸,你的每一次成功讓他們振奮,你的每一步退讓,都讓他們多一份擔心,為你,也為他們自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