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墨傢什麼時候又爭起來了?”趙括看向身旁的藺相如和觸龍,奇怪的說道。
“……”兩人愣了一下,觸龍無語的說道,“儒家和墨家都爭幾百年了……從來沒有停息過,大王為何要說‘又’?”
“……”這回輪到趙括愣了,“和墨家爭幾百年的楊朱學派嗎?”
“大王說的沒錯,楊朱學派和墨家爭了很長時間,不過墨家真正的敵人一直是儒家,而非楊朱。”藺相如說道。
原來,雖然楊朱學派巔峰時期與墨家二分天下,但大家都明白,楊朱學派成不了氣候。
原因很簡單,楊朱學派講究‘為己’,人人都為己,誰來為公?沒有人為公,國家還怎麼玩?
各國統治者的聯手打壓下,楊朱學派沒風光多久就走下坡路了。
這就是適者生存。
如今楊朱學派只剩下一脈還在傳承,趙括也只是讓這一脈的思想不要斷絕,至於發揚光大,那是不可能的。
他可以保留華夏的璀璨思想,但不能挖自己的牆角。
“那墨家和儒家呢?”趙括詢問道。
邯鄲學院的小道上,藺相如說起了儒家和墨家的恩怨。
原來,墨子是儒家弟子出身,年輕的時候曾經拜師儒者,學習孔子的儒學,《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
不過,墨子和絕大多數人不一樣,不僅沒有認同儒家,反而越學越產生了一個想法:老子學的是個什麼玩意!
父母死了,兒子什麼都不幹,要守孝三年?
狗屁的禮樂制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扯澹呢,老子憑什麼出生就要低人一等?
還有玩音樂,那是正常人能玩的起的?有那個時間,你去耕兩畝地,處理兩份檔案,也比聽那些聒噪的玩意強。
儒家,不學也罷!
於是墨子就光榮的退學了。
這要是個一般人,退學也就退學了,但墨子是誰啊,我不僅要退學,還要搞一個比儒家更先進的思想學說。
於是乎,墨子就建立了墨家,並頒佈了儒家四大罪狀。
一,非鬼。儒家不敬鬼神,鬼神如果不高興,會降下災難到人間。
二,厚葬久葬。人死了,陪葬無數金銀財寶,鋪張浪費,家裡都被搬空了,活人怎麼活?更有甚者賣身葬父,賣身葬母。還要守孝三年,白白浪費時間。
三,天命。儒家認為生老病死貧富都是命中註定的,否定奮鬥的意義。
四,為樂。徒耗社會財富,皆為“繁飾禮樂以淫人。”
接著,墨家還提出了十條思想,以此來應對儒家的‘仁’和‘禮’,分別是‘兼愛’、‘非攻’、‘天志’、‘明鬼’、“尚賢”、‘尚同’、‘非命’、‘非樂’、‘節用’、‘節葬’。
孔子認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墨子就‘量腹而食度身而衣。’
孔子認為,人人都要努力成為‘君子’,墨子就自稱‘賤人。’
孔子認為,“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哪怕國君,父親不愛你,大臣或者兒子也要無條件的愛他們。
墨子就認為人人生而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大家都要互相關愛。
孔子認為‘敬鬼神而遠之,’離鬼神越遠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