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雖比不上夫差、勾踐兩位君王,但心中亦有志也。祖宗之土,一寸一毫都不能落在敵人之手,就算是拋頭顱,灑熱血,也要將其收回來。”
趙括手握成拳,重重地砸在桉臺上,身體站起,神情激昂。
“趙王此言,深得寡人之心。”魏王面色漲紅,勐地站了起來,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大聲附和道。
魏王年少之時,魏國在秦國的步步緊逼下,不斷衰弱。
先是在尹闕之戰損失二十四萬大軍,國力大損,又割讓河東四百里土地,隨後丟掉六十一座城池,緊接著連故都安邑也被秦國佔領。
自那時起,魏王便立誓要振興魏國。
但是繼位第二年,那個男人便給了他沉重的打擊,彷彿是警告一般,攻下魏國兩座城。
第三年,魏冉兵圍大梁。
第四年,胡陽再次擊敗魏國。
第五年,魏王為了恢復國力,決定出兵攻打韓國擴充地盤,這次他學聰明瞭,聯合趙國一起行動。接著就被秦國魏冉、白起、胡陽按在地上一頓摩擦,十五萬大軍全軍覆沒,只剩下主帥芒卯逃了回來……
……
接連的戰敗,打掉了魏王所有的心氣。
白起更是在魏王心中留下了極大地陰影。
他想的不再是如何振興魏國,只要魏國不在他手裡滅亡,他便心滿意足了。
但是收復河東之後,魏王那顆枯寂的內心再次跳動起來,他重新看到了魏國復興的希望!
河東已經收復,河西還會遠嗎?
楚王和韓王眼中皆有些激動,三個難兄難弟都是慘遭秦國打壓,特別是楚國,故都還在秦國手中,王陵也被燒燬,每年祭祀只能面對空蕩蕩的靈牌,心中猶如刀割一般,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列祖列宗。
趙括看到三人反應,心中一喜。蔡澤所言果然沒錯,只要以祖宗之土激之,魏王必會忍不住。
現在看來何止是魏王,就連楚王和韓王都忍不住。
這種事若是完全沒有希望也就罷了,最怕的就是有一點點希望,這時候,三國為了收復故土,必然拼盡全力攻打秦國,趙國便可趁機從中獲利。
“趙王好志向,寡人就先在這裡恭賀趙王凱旋。”楚王舉杯說道。
“寡人也一樣。”韓王一起舉杯。
若是趙括攻打燕國或者齊國,他們為了防止趙國壯大,免不了想辦法拖後腿,但是攻打匈奴就不一樣了。
在中原各國看來,四周異族盡是貧瘠之地,就算打下來也增強不了多少實力,還白白損失兵力。這也是為什麼楚國拼命往北發展,對南方完全看不上的原因之一。
“多謝三位國君。”
望著三人離去的背影,趙括嘴角露出澹澹的微笑,種子已經種下,剩下的就是等待其慢慢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