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一開始並不準備出面,他沒想到訊息居然會這麼快被洩露出去,當即震怒,要求各船主事***的流傳,希望能夠透過冷處理來讓事件平息下去。
然而事件的發展並沒有按照李安所想的那樣平息下去,水兵們非但沒有冷靜下來,反而鬧得更歡了起來,他們中更多人聚集在甲板上,要求統制使出面解釋,此事愈演愈烈,甚至讓船隊都因此陷入了停滯,停在海面上沒有繼續前進。
在這種情況下,李安只好出面,他向水兵們承認了與夏軍開戰的事情是真的——這沒辦法隱瞞,就算能夠隱瞞一時,等到了釜山港被下令向軍港進攻,那水兵們肯定會認為自己遭到了欺騙、背叛,因此而鬧出更大的風波那豈不是得不償失。
與其這樣,倒不如趁勢向水兵攤牌,承認這個訊息的真偽,至於是否要繼續前進,那就要看水兵們的選擇了。
正如李安所料想的那般,在他出面承認後,水兵直接炸開了鍋,人群一片譁然,他們要求船隊調頭返航,拒絕與強大的夏軍開戰。
一部分還能聽從命令的水兵見狀,擔心他們會演變成譁變,下意識拔出了腰間的佩刀,亦或是將
黑洞洞的鳥銃銃口對準這些聚集起來的水兵,他們的動作刺激到了後者,水兵們還以為上頭是準備用武力鎮壓他們,也跟著拿起了武器。
李安見狀,連忙出聲安撫受到刺激的水兵,勒令手下計程車兵收回武器,面對將目光集中到自己身上的水兵們,他斟酌片刻,說道:「弟兄們,我比你們更清楚夏軍的強大,但這是朝廷的旨意,軍令如山,我們食君俸祿,就應該為君分憂,我無法拒絕。」
「但這明擺著是讓我們去送死!我們不能接受!」
一名士兵高聲喊道。
「對,我們不能接受!」
其餘士兵也跟著大聲嚷嚷道。
李安預料到了他們的反應,他的臉上露出幾分無奈的神色,道:「我如何不知道這是在送死,但你們要想想,我們的家人都還在朝廷的控制之下,若是我們違背軍令,你們認為遠在家鄉的親人會有什麼樣的下場?」
一提到家中親人,水兵們就啞了火,他們著實沒想到這一點,他們要是違抗軍令拒不出擊,他們的家人很有可能遭到朝廷的毒手。
見水兵們陷入沉默,李安繼續說道:「違抗軍令的下場你們知道了,可要是按照朝廷的軍令行事,我們雖然戰死了,但我們的家人都能得到朝廷發出的撫卹金……」
他話還沒說完,很快就有士兵反應過來,他打斷了李安的話,喊道:「夏軍如此強大,朝廷怎麼可能擋得住夏軍的攻勢,要是朝廷滅亡了,我們的撫卹金又應該讓誰發?難道讓夏人嗎?他們不去追究我們的親屬的責任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對啊對啊,不能與夏軍開戰。」
其餘士兵附和道。
「左不行右不行,難道這世界上就沒有我們的容身之地了嗎?」一名士兵悲慼地喊道。
「投夏軍去!」又有一人喊道。
「你瘋了!投夏軍去,朝廷要是知道了肯定會滅我等滿門!」另外一名士兵當即駁斥道。
「那你說我們要去哪?」那人反問道。
「我們誰也不投!」不知誰喊了一嗓子:「我們有船有人,哪裡不是我們的容身之所,往北去,北邊雖然冷,但夏軍肯定不會追到那裡去,朝廷不知道我們的行蹤,也不會貿然拿我們的親人怎麼樣,我們也沒有得罪夏軍,親人也不會遭到波及!」
此言一出,水兵再次炸開了鍋,但越來越多人回味過來,也認為這個提議不錯,他們吵鬧了一陣後,很快就有大部分人同意一路向北而去,躲避夏軍和朝鮮的紛爭。
人總是從眾的,隨即,水兵們紛紛要求船隊向北開去,不要再按原計劃攻打釜山,他們為了防止李安拒絕,紛紛圍了上去,儼然一副你要是不同意我們就要兵諫了的模樣。
李安見狀,也知道自己沒有其他選擇,只好苦笑著答應了下來,以統制使的名義命令船隊越過朝鮮海峽,朝著北方開去。
……
李安率領水師叛逃的訊息被隱瞞在茫茫大海之中,沒有人知道這件事,而在陸地上,得到朝廷旨意的各道兵馬節度使、兵馬防禦使開始集結軍隊,向夏軍駐地展開包圍態勢。
不過也有部分官員反對與夏軍開戰,他們拒絕朝廷的調令,按兵不動,準備坐山觀虎鬥,靠近夏朝邊境的咸鏡道與平安道正是如此,當地的官員非常清楚,一旦與夏朝開戰,與夏朝接壤的他們將首當其衝,直接面臨夏朝的報復性進攻。
更重要的是,他們根本擋不住夏朝的進攻,北方二道的軍事力量早就在兩次胡亂的侵擾中損失慘重,剩下的軍力甚至無法應對駐紮在這裡的夏軍,因而北方二道是最先擺爛的,他們中甚至有官員選擇偷偷向駐守的夏軍通風報信,希望以此來作為投名狀,在這場戰爭中獨
善其身。
而各道夏軍也先後收到了來自平壤府的密報,隨即進入緊急備戰狀態,各道夏軍指揮官清楚他們人數較少,無法與人多勢眾的朝鮮人抗衡,因此開始收縮防線,挖掘壕溝,加固營寨,準備應對朝鮮人的第一波攻勢。
作為數百年的屬國的朝鮮與其宗主國之間的戰爭,在緊張的氣氛下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