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過後,從前線八百里加急的新軍報也送入了皇城內。
這份新軍報是從西安發來的,署名是陝西督師蘇定遠,他在軍報內彙報了夏軍在山西的進展和殺敵的戰果,但同時也列舉了此戰中陣亡的將領名單。
雖然接連戰死的三名將領都是夔東十三家的人,但蘇言還是不由得有些心驚膽戰,不過在看到三人的死因後,他又鬆了口氣。
除了軍報,還有一份張名振的奏摺,張名振奏請朝廷嘉獎戰死的三人,用以激勵三軍士氣,他同時也說明了蒙古人的威脅,希望朝廷撥款訓練騎兵,出擊塞北橫掃蒙古諸部,以報寇邊之仇。
蘇言自然允准了張名振的奏請。
他在第二天的朝會中拿出了張名振的奏摺,向百官徵尋意見,最終經過一番討論,決定不追封三人,只嘉獎三人的家眷遺孀,賜予良田與金銀。
但因為譚弘沒有後人,他的嘉獎就只能由他的兄弟譚文和譚詣二人平分。
另外,蘇言也下令在陝西征募騎兵,陝西有著多處馬場,戰馬資源豐富,是夏朝目前唯一控制的戰馬產地,而眼下蘇言能透過系統徵募的騎兵種類也還算豐富,他經過一番思考,決定單獨在陝西組建一個騎兵旅。
騎兵旅的編制在大方向上和步兵旅的編制差不多,系統徵募的一個騎兵連隊裡有60人,這個數量不必更改,從下往上依舊是五人一伍,十人一什,但哨從四十人一哨改為三十人一哨,兩哨為一連,六連為一營。
而標、旅的編制將進行固定,統一為四營一標,四標一旅,騎兵旅為最大的獨立編制,考慮到火力的問題,還可以額外下轄一個騎炮兵營。
也就是說,一個騎兵旅最高將下轄5760名騎兵,附帶一個騎炮兵營16門騎兵炮,若是騎兵旅能夠完成組建,夏軍將成為同一時代世界上第一個使騎兵獨立作戰,還擁有攻堅能力的軍隊。
這第一個騎兵旅所含的兵種蘇言也考慮好了,將由5760名哥薩克騎兵和4隊6磅騎兵炮(16門火炮)組成,之所以選擇哥薩克騎兵,不僅是因為他們素來彪悍的名聲,還有他們遠近一體的戰鬥方式。
哥薩克騎兵除了裝備馬刀外,他們還同時配有一把卡賓槍,在戰鬥之前能夠先以卡賓槍射殺敵人,再以鋒利的馬刀衝入敵陣砍殺,如此遠近一體的戰鬥方式,蘇言怎麼可能不喜歡呢?
因此,蘇言一聲令下,便在陝西各州府徵募哥薩克騎兵,但因為陝西的炮兵建築還未修建,無法徵募6磅騎兵炮,蘇言就只能在江寧這個各類設施齊全的城池徵募,最後再送往陝西。
……
視線回到山西,新年的喜慶沒有感染節節敗退的周軍,因為不斷的傷亡和敗退,周軍軍中瀰漫著悲觀的氣氛,周軍上下人心思變,不少在北平撈過一筆計程車兵想著找機會逃出去,帶著自己搶來的財富歸鄉過一輩子的富家翁。
吳三桂意識到了軍中士氣的低迷,但他一時間也一籌莫展,金銀獎賞已經用過幾次了,繼續使用怎麼會有效果,他只能命自己的親衛和剩餘的關寧鐵騎在軍中巡視,嚴厲鎮壓散播逃跑思想的人。
不過好訊息是,隨著新年而降下的大雪讓地面上的積雪變得更深,夏軍一時間也無法繼續追擊,讓周軍能夠在猗氏城內苟延殘喘一陣。
吳三桂倒是天真了,他的慣性思想告訴他如此大雪的天氣下任何軍事行動都無法進行,但是他沒有料到夏軍軍中有一支可以無視雨雪天氣的特殊部隊。
那便是羅傑斯突擊隊。
曾經為蘇言除掉明昭宗永曆皇帝的羅傑斯突擊隊在那之後依舊持續活躍在秦軍的後方戰場上,在光復西南後,他們並沒有回到江寧,而是跟在蘇定遠身邊繼續戰鬥。
來到寒冷的北方戰場後,羅傑斯突擊隊再次有了他們的用武之地,他們穿著特製的雪鞋,在大雪的掩護下長途奔襲,向猗氏城殺去。
北美的嚴寒都奈何不了他們,更不用說是山西內陸的雪天了,從臨晉到猗氏這44裡的距離,他們居然沒有一個人掉隊,就如同神兵天降一般出現在猗氏城外的周軍大營外。
當天夜裡,周軍大營內燈火通明,寒冬讓周軍步卒都儘可能躲在溫暖的營帳內不願外出,除了負責巡邏的步卒外,偌大的營地內幾乎沒有人外出活動。
鵝毛大雪不斷從天上飄落下來,地面上的積雪幾乎快要到成年人的小腿那般厚,上到吳三桂,下到普通小卒都不認為夏軍能夠穿越這44裡的距離殺到猗氏城外,因此他們幾乎毫無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