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直接攻入東籲孟艮府(此時孟艮已經不是天朝領土了),緬軍雖然能夠橫行東南亞,但和久經戰陣的秦軍相比還是不堪一擊,秦軍輕而易舉就攻陷了孟艮,改孟艮府為行在,同時左右出擊,迅速佔據孟艮周遭大片地盤。
阿瓦城內的東籲國王莽達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居然會突遭橫禍,他一邊調兵遣將,想要收復失地,一邊派遣使者前去雲南向天朝哭慘,希望天朝能夠協助他們一同殲滅這夥秦軍。
但賴洵此時還在穩定雲南各地局勢,不敢輕易出征,他便將緬甸使者的信件送往南京,讓蘇言自行決斷。
這封信件快馬加鞭,只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就送到了南京府,蘇言當著朝會命人宣讀了這封信件的內容,頓時引發一陣波瀾。
兵部右侍郎傅鼎銓出列,高聲道:“殿下,孫逆僭越稱帝,罪不容誅,又南犯屬國,若我天朝不興兵討伐,何以服眾?請殿下調雲貴之兵南下,平定孫逆!”
“臣附議!”
多名大臣出列附和。
蘇言依舊面無表情,但他心裡其實早已經笑開了花,這孫可望可真是個人才,在漢地競爭不過他,跑到戰鬥力普遍較低的東南亞去稱霸了。
這讓他不禁想起來一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話,楚軍暴打秦軍,秦軍又暴打緬軍,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不過不得不說,孫可望的跑路的確給了蘇言一個介入緬甸的很好的藉口,而且那孟艮本來就是天朝領土,只是被緬人強行侵佔,出兵征討孫可望也能順便收復失地。
不過蘇言並不準備這麼快就出兵,他還想孫可望在緬甸那邊大鬧一場,繼續佔領更多的土地,這樣等蘇言大軍南下,他佔領的那些土地不就都落入蘇言手中?
蘇言是這樣想的,但他也不好直接說出來,不過戶部尚書馬國柱這時站了出來,他反駁道:
“殿下,雲貴新定,正是穩固各地局勢之際,不可再興兵戈,且那阿瓦王向來不尊朝廷,眼下有難才卑躬屈膝,隻言片語就想讓朝廷出兵,若是開了這個先河,其餘屬國極有可能紛紛效仿。”
蘇言點了點頭,對馬國柱的話露出了讚許的神色,底下的官員見他如此,哪裡還不清楚蘇言的想法,紛紛出列附和,舉例反對傅鼎銓的提議。
最後,蘇言大手一揮,阻止了這場討論,他用毋庸置疑的語氣說道:“阿瓦王不敬上國,咎由自取,但孫逆僭越稱帝,罪不容誅,擬詔。”
蘇言話落,一旁的近侍便提起筆墨,側耳恭聽。
“授海康侯李明忠孤軍入滇,戰功卓著,授雲南總兵,陳兵孟艮府界,防備孫逆進犯,黔國公沐天波反正有功,孤久聞其名,宣調入京,留侯敘用!”
.
淚曲.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