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楊威加入了葉曉晨的沉默基金,擔任基金會的總經理。
他現在是一個員工都沒有,只能算是光桿總經理。
葉曉晨放權讓他招聘幾個重要部門的主管和員工。
不過,財務和監事部門的人,葉曉晨準備自己招。
雖然他相信楊威的職業操守,可該有的防備措施還是要有的。
這也是一個老闆必備的手段。
接下來的幾天,葉曉晨就跟楊威忙活了起來,搭建公司框架。
當然,還是以楊威為主,他負責的方面,葉曉晨基本上不插手。
雖說楊威多次找葉曉晨商議,葉曉晨都讓他自己決定。
這也讓楊威很是感動,畢竟在公司草創之處,人員的安排,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日後對公司的掌控力。
如果全都是葉曉晨安排的人,他這個總經理做起事來估計會掣肘很多,現在葉曉晨在某方面放手,這讓他感覺非常順手。
葉曉晨找的財務和監事方面的主管,也很快到位了,都屬於專業方面的精英人才,履歷很不錯。
當然,薪酬肯定都不低的。
總的來說,葉曉晨基本上在沉默基金中構建了一個以楊威總經理為主,財務部總監杜麗和監事會總監黃書元為輔的三角管理結構。
不過,這三人能夠協調好,有序得運轉基金會,還有待於觀察。
沉默基金的員工經過招聘之後,都漸漸充足滿員了起來。
特別是楊威,他曾經在海空基金擔任過總經理,手下有一個完整的管理團隊,在他離職之後也隨之解散了,現在也基本上被他召集到了旗下,充實了沉默基金的管理層。
而杜麗和黃書元也都把人員招聘好了,各大部門已經開始有序執行。
葉曉晨將第一筆資金五千萬打入了基金會的賬戶上。
之所以只打入五千萬,這是楊威跟他商議的結果。
因為國家關於非公募基金的管理中,有專門的監管規定,每年的公益活動支出,必須佔據上一年基金餘額的百分之八。
也就是說,上年餘額五千萬,那麼每年必須支出四百萬才行。
當然,這其中的支出僅侷限於公益事業,至於其他的支出,比如說公用車輛,公司房屋購買,租金支出等等,都不算在之內。
在楊威看來,一開始投入的資金太多,並不是好事,只有在基金的運營徹底成熟之後,才能夠加大投入。
現在沉默基金的資金來源渠道還沒有得到妥善解決,一旦支出過大,將會是一個無底洞,最終只有倒閉破產一條路可走的。
葉曉晨要走的是可持續發展,自然不是想燒錢。
他還沒有這麼大的資本。
當然,現在非公募基金的政策寬鬆了很多,可以支出資金進行股權和實業投資,雖說有比例限制。
這其實就是在向國外非公募基金看齊。
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忙碌,沉默基金的事情基本上搞定了,葉曉晨也終於能夠閒下來了。
當然,在這段時間裡,他又創作了一些泥塑雕刻作品。
夜晚降臨。
在葉曉晨的住處。
葉曉晨坐在一個手機支架前,準備進行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