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的家,現在已經是一片喜慶。大紅的燈籠,高掛在院門兩側,燈籠的大紅球體上,各有四個金燦燦的大字:新婚燕爾,百年好合。
院門上一副對聯,上書:蓬門且喜來珠履 , 侶伴從今到白頭.橫批是:永結同心。走到近前,那濃郁的墨汁香味,清晰可聞。
一進院門,往日的泥土地面,已經被平整的水泥地面替代。兩顆桂花樹下,用磚頭斜埋在地,裸出三角,圍城一圈。
靠著院內牆的十幾顆花草,只留下小小的一圈澆水位置。有幾株正在盛開,展露出嬌豔的姿態,彷彿在迎接新人的到來。
整個院落,打掃得乾乾淨淨,不留一點死角,正在擺放的桌椅,也佈置的整整齊齊。
房屋的正門上,也是喜聯新帖:嚴父開懷觀鳳舞 , 慧兒合巹學梅妝;門頭上橫:喜氣生輝。在對著內院子的四扇三開的窗戶玻璃上,都在中間一扇玻璃上,貼著一個剪紙的大紅“囍”字。
在“囍”字兩邊的兩扇玻璃上,則是貼著鴛鴦戲水和並蒂蓮圖案,同樣是剪紙的,還用色彩描繪出鴛鴦和蓮花的本色,當真是栩栩如生。
敞開的三間大堂,中堂畫是祖國山水圖,兩側也各有一副對聯:共結絲羅山河固 永調琴瑟天地和。在中堂畫的正下方,擺放著一個長長的書案,最顯眼的是案上一對大紅的喜燭,靜待著吉時的到來。
進進出出忙碌的人群,有的正在佈置桌椅,準備著迎接新人的一切用品。
按照當地的習俗,今晚男方就要派人去女方。女方晚上有一餐發轎飯,用來招待男方打前站的人和提前趕來祝賀的親友嘉賓。
打前站的人數,必須是雙數,一般都是以六人為最佳。其中有代表雙方做媒的兩人,放爆竹一人,挑擔子一人,抬囍嫁傢俱兩人。
這六人中最重要的角色,當然是兩個媒婆,不過,今天適合媒婆稱呼的,只有小惠阿姨一人,她代表的是曉晴一方紅媒,另一人則是週三的一個遠親表叔,自然代表男方。
就在這六人將要出發之際,肖堯幾人,帶著滿面恭喜的笑容,一齊走了進來。正在忙碌的週三兄妹,一見肖堯到來,兩人都大喜過望。
“肖老弟,我還真擔心你明天過來,趕不上吉時大禮呢。”
“哪能呢?周兄的大婚,我豈敢耽誤?我要不是身不由己,早幾天就會來了。”
大家相互之間一陣寒暄,靜兒早早就來到她母親身邊,親暱的說個沒完。而周敏在見到肖堯之後,只是羞澀的招呼了一下,然後又去忙著安排事情了。
肖堯心裡很憋悶,幾個月沒見,不知道周敏為何心性如此大變?一個潑辣幹練的女孩,怎麼變得像個大家閨秀了?
肖堯饒有興趣的圍著打前站的六人檢視了一番,只見帶去的六盒禮中,有煙、酒、糖,連刀肉、兩筒掛麵,還有必不可少的撘腳米。
這每一樣禮品,都有它的講究和寓意。自古道:女兒是爸爸的燒酒罈,媽媽的掛麵籃,即使這時候流行移風易俗,那些必要的禮節,還是不可或缺的。
“肖老弟,我現在可沒時間陪你說話,你也幫不上忙。這一路舟車勞頓的,你們先去歇歇,晚上過來一起吃飯,今晚還要你給我壓床哦,哈哈哈。”
看到肖堯那麼好奇的在打量,週三也不客氣,直接把話挑明。
“我啥都不懂,也不會幹,你忙你的,我這就走,我只能保證不給你添亂。”
肖堯話剛說完,外面就響起了鞭炮的聲音,一時間,掩蓋住了所有的喧譁。小惠阿姨和其他五個人,一同啟程,這場婚禮,從此時正式拉開序幕,進入倒計時。
靜兒原本想跟著母親一同前往的,可是被小惠阿姨拒絕了。她在母親走後,就對肖堯說道:
“肖哥哥,媽媽不帶我去,我們自己去行嗎?我想爺爺了。”
這機靈的靜兒,是怕肖堯也以媽媽一樣說不合規矩來阻攔,乾脆就說自己想爺爺。她這樣一說,他們幾人前去,就與打前站的六人毫不相干了。
“肖堯,我也想去曉晴家看看,就是不知道合適不合適。”
範芳菲這次來,就是想看看農村的婚禮習俗,但她見小惠阿姨拒絕帶靜兒,她心裡沒底了。
肖堯也不懂這些鄉風民俗,他也明白靜兒的心思,但去見爺爺,少不得要去曉晴家看看。於是,他找到周敏,詢問他們是否可以前去。
“你們真要去也無妨,但人數必須是雙數,你們來了五個人,至少還要帶上一個人一同過去。”
“這好辦,我去廠裡喊何姐,我們也是六個人。”
肖堯獲悉如此簡單的要求,立即就要走。
“肖堯,你等等,三哥說晚上要你壓床,明天一大早,還要你陪他一起去迎親,你走了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