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浪,你們在這繼續做豆腐,他們要是還敢亂來,我們追到他家去打。”
肖堯說著就轉身回家,跟來的三人也一起回去,就剩下孟浪一人不能走,他的豆腐還沒做呢。不過,肖堯後來得知,那幾人也算光棍。肖堯走後,他們沒有為難孟浪,反而讓他排到原來位置。
到了年三十這天,家家戶戶早飯都是喝湯。這湯都是用豬肉和家禽一起燉的,根據各家的意願,豬肉配撘雞鴨鵝不等。只要不是十分困難的家庭,喝湯都是管夠。
喝過湯後,那就是貼門對,貼窗花。包括家裡的所有工具,農具,都要貼上裁剪成正方形小塊的紅綠紙片。
所有需要貼上的都可以無序貼上,但有一樣不能提前貼,那就是大門對上的橫批,這要等年飯做好,擺桌接祖之後,方能貼上。
吃年飯前,都必須要燃放爆竹。然後,一家老小在桌前齊齊團座,兒女祝父母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父母期待兒女來年好好學習,步步高昇。
壓歲錢,孝敬錢紛紛登場,溫馨祥和的環境,喜氣洋洋的氣氛,充滿著每一個家庭。
年飽不知餓,年飯無早遲。周邊村莊不斷傳來吃年飯的爆竹聲,可以從正常的午飯前,一直響到天黑。
肖堯爸爸在吃過年飯後,就吩咐肖堯,把新買的12吋黑白電視機,擺在敞開的三間正屋的東邊牆上,然後把家裡所有的長板凳,小凳子,全部按照高低不同,一一擺在電視機的前面。
在當時,周邊很大一片區域,只有肖堯一家有電視機。肖父是在為晚上附近的鄉親,來看電視做準備。
肖堯和姐姐對此事都不感興趣,一來是人多嘈雜,二來是人多沒位置,自己搞不到看,更主要的是來看電視的鄉親們,有時為了你擋著我、我踩著你,往往好發生爭。
曾經有一次,一個後來者,是肖堯的爺爺輩,他個子不高,又來晚了,前面聚滿了來自周邊幾個村莊的人,沒有一人讓他。
他一氣之下,跑到電視機前面,脫下自己的衣服,罩在上面,讓大家都看不成。後來還是大家七勸八勸的,給他弄個位置,這事才得已消停。
肖堯雖不情願,但還是規規矩矩的,按照爸爸的要求佈置好座位,然後就和姐姐,各自躲到自己的房間去了。沒多久,三三兩兩,七個一夥、八個一群的鄉親,就把三間正屋,擠了個滿滿那堂堂的。
肖堯為了大家都能聽見,也是為了自己在家聽錄音機,他在三間房樑上,佈置了六個外接喇叭,這時候發揮了作用,即使站在遠處的人,看不清楚電視畫面,但聽起來是一點都不耽誤。
三間敞開的堂屋,這時就成了一個人員爆滿的家庭影劇院
那是時沒有什麼禮花彈,最多的就是大墜子(很粗的爆竹,放起來響聲驚天動地),二踢腳,穿天猴,以及長長的鞭炮。
不過,肖堯還是從外面,買到了和*一樣外形的爆竹。這仿製的爆竹,和*一樣,不用點火,一拉環甩出去就能炸響。
等到看電視的人全部走完之後,肖堯和姐姐又幫著父母收拾一下前廳。把大桌子抬回來,在桌上擺滿各類果盤,肖父鄭重的關上大門插死,一家人就在客廳說話,不給睡覺,這就是守歲。
大年初一零時一到,遠處就傳來開大門的爆竹聲,肖堯在父親的關注下,開啟大門,到門口先放三個大墜子,那雄壯渾厚的爆炸聲,震得窗玻璃都“嘩嘩”響,然後,肖堯又把長長的鞭炮點燃。
放過開門炮後,大門就不能插死,要隨時恭候鄉親的前來拜年祝賀。
不過,在天明之前,是不會有人來的。這段時間,大家都可以抽空休息一會。
大年初一拜年,這是很隆重的禮節,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團隊,每一個團隊,人數不能太多,避免同時聚到一家,主人接待不過來,也沒足夠的空間讓人坐坐。
拜年時,各自呼朋喚友,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在全村挨家挨戶,一個不納的拜訪問候。就連那些平常有了爭執、鬧了矛盾的家庭,也是一團和氣,笑臉相迎。“新年好”之聲,不絕於耳。
肖堯家在最西頭,不管大人小孩,都喜歡從這裡開始進行對全村的拜訪,這樣就有了順序,不至於有遺漏。
寧冒一村,不冒一戶,就是這樣的說道。
出門拜年的第一梯隊,基本上都是肖堯這樣年齡的人打頭陣,也有一大幫十歲上下的兒童,他們是黑壓壓一群,分不清多少,全部聚在一起。像一群鬧春的燕子一樣,飛到家家戶戶。
大人都要在家接待一番來客,方可出門拜年,越老者,出門拜年越晚,那也僅僅是拜訪一下比自己年齡更大的老人。
肖堯在家沒睡多久,就有小夥伴前來拜年,肖父肖母趕緊給大家分派瓜子、花生、糖果,還有抽菸的也給遞上一根香菸。這時候,沒人會計較小孩該不該抽菸。
小夥伴收拾好肖堯父母給予的物品,約上肖堯同行。他在兜裡揣上仿製的*爆竹,跟著大夥一起,從隔壁第一家開始,踏上新年第一次出門拜年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