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惠阿姨的安排,不得不說還是很有預見性的。肖堯一家的團圓飯,在八月十六的中午圓滿完成。
肖父和肖母,吃完午飯就直接回農村了,而肖堯在稍事休息後,也騎車回學校。這個箇中秋節,肖堯過得繁忙而充實。
節後在家無聊的黃莉,吃完午飯,就早早的來到學校。
家近的沒來,家遠的沒到。她一個人躺在寢室的床上看書,但她的心卻早已飛到了周鎮,她想象不出肖堯此時在做什麼,是在離開周鎮,回來的路上嗎?
按推算,他現在應該在回中轉城的班車上,晚上連夜趕回省城,明天上午到校,應該沒有問題。
當黃莉在寢室神飛天外,暗自揣摩,思念肖堯的時候,肖堯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艱苦騎行,已經在晚飯前夕,回到了學校,他一到寢室,就拿了短褲,跑到打水幾房去洗澡游泳了。
肖堯的游泳本領,還是他幾次死裡逃生,才自學會的。十多年前,在他七八歲的光景,那時,他還在省城讀小學,放暑假到農村來玩。
農村的孩子,夏天,大都喜歡在水塘裡玩水嬉戲。
肖堯才到農村,不敢下水,就在岸邊看著和他一般大的孩子,在水裡嬉鬧,內心羨慕不已。
時間久了,肖堯不免躍躍欲試。在他看來,那些個子還沒有他高的孩子,都能在水裡露出頭部,想必自己也能探到水底。
想到就做,肖堯按耐不住,順著岸邊摸下水塘,站在塘邊水底冰涼的爛泥上,肖堯渾身舒坦極了,他一不做二不休,繼續往水塘中間深入。
可他哪知道,這水塘每年都要挑秧泥,每年挖深,中間至少有兩米多深。
秧泥,是那時為稻種育苗,所用的最好肥料。
經過一年的流水浸泡,塘底的泥土,細膩肥沃,每到冬季,農活不忙時,生產隊就會逐個的,把一個個水塘抽乾,抓了魚分給各個農戶,把上面一層爛泥,挑到預備好育苗的田地裡曬乾。
肖堯這一步,不知深淺,他馬上就不叫肖堯了。直接改姓沉,名到底。他沒來得及撲通幾下,就沉到塘底了。
正在岸邊稻田裡慣稻的三拐頭,是肖堯的一個遠房叔叔,因他頭上長了三個稜角,大家送他外號三拐頭。他是眼看著肖堯下水的,可他當時也沒在意,他根本不知道肖堯不會游泳。
但他一個錯眼,岸上、水裡,都不見肖堯的蹤影,他慌了神了。他扔下手裡的稻把,直接竄入水塘,潛入水底,摸到了已經喝飽水的肖堯,把他抱了上來。
在農村,時常會發生孩子溺水事件,大家也都積累了一定的,搶救溺水人員的經驗,說的殘酷一點,這就是用生命積累的經驗。
肖堯在被救醒的第一感覺,就是自己的嘴巴,被三拐頭來回在抽。他連續吐出幾口水,大聲恐嚇到:
“三拐頭,你敢打我?你放我下來,看誰打得過誰?”
肖堯雖說那時已經,練了好幾年的形意拳,但畢竟人小力博。在農村小夥的懷裡,根本掙脫不掉。
“你這個小東西,我就知道你軸,我不打你,你怎麼得醒?救你一條小命,你還要跟我幹架?”
侄兒直呼他的外號,犯了他的忌諱,三拐頭氣得不行,一甩手,就把肖堯,扔到剛割完稻子的水田裡,肖堯像個泥猴一樣,打個滾就爬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