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卿和馬騰是坐同一輛車來市裡的。
東海區屬於原濱海縣的一半,在現在濱海市的最東邊,區委區政斧所在地臨海鎮,又是東海區的最東邊,說是一個鎮,其實只有不到三萬人口,除了有幾家與漁業沾邊的小企業,可謂一窮二白。
當初之所以決定把東海區區委區政斧設在臨海鎮,是因為臨海鎮是全市最大的漁港。
臨海鎮離市區有五十公里,一條几乎全是泥沙和石子鋪就的公路,沒有兩個小時跑不到頭。
書記和區長坐同一輛車,是上任兩個半月以來的第一次。
高永卿不說話,馬騰也就沒有要開口的意思,雖然來市裡跑的是同一件事,但兩個人的心境卻各不相同。
到東海區當一把手,高永卿很不情願,東海區是個空架子,要人沒人要錢沒錢,他找市委宣傳部長李雲飛發過牢搔,可李雲飛也愛莫能助,四個區的領導班子由市委決定,市委由陳美蘭、譚俊和餘勝春掌控,李雲飛沒有一點辦法。
既來之,則安之,高永卿很快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張白紙,正好寫字,越窮越落後的地方,更容易幹出政績來。
高永卿幹得象模象樣,有聲有色,他知道幹出點政績也不難,作為濱開發區的濱海市,現在是投資商眼中的香餑餑,兩個月內就有上百家公司紛至沓來,只要能找到三五家相當規模的公司落戶東海區,不出一二年,政績自然而然就出來了。
馬騰卻不同高永卿,都想幹點實事,高永卿幹勁十足,馬騰是隨遇而安,有政績更好,沒有政績也無所謂,因為他上面沒人,能到哪裡算哪裡,在東海區待著也不錯,至少可以避開市裡的人事紛爭。
濱海學院漁業基地專案落戶東海區臨海鎮,本來是板上釘釘的事,現在突然發生變故,其中必有蹊蹺。
這其中的蹊蹺,高永卿知道,馬騰也知道。
十有八、九與向天亮有關,濱海學院漁業基地專案落戶何處,由濱海學院籌建委員會和國泰集團公司共同說了算,而向天亮不但是濱海學院籌建委員會的專職副主任,他還是國泰集團公司的“當家人”。
說到向天亮,高永卿和馬騰的心情就難言輕鬆。
高永卿和副市長陳瑞青一起,是市委宣傳部部長李雲飛圈子裡的人,與向天亮水火難容。
馬騰是從向天亮圈子裡“叛逃”出來的,向天亮更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
說來也怪,馬騰和市委組織部部長肖子劍一樣,從向天亮圈子裡“叛逃”出來後,居然還混得不錯,馬騰原來不過是一名武裝幹部,現在不但升為正處級,還成功地轉型為一名黨政官員。
都說肖子劍和馬騰是濱海政壇的兩個謎。
高永卿想拉攏馬騰,更想解開他這個謎。
無奈馬騰特別會自我保護,把自己藏得很深,搭班子兩個月多了,高永卿還沒有找出頭緒。
還好,在東海區,高永卿和馬騰,一個書記一個區長,合作得還算不錯,說不上默契,愉快,但至少不存在衝突,或者說,雙方儘量避免著衝突。
高永卿和馬騰也儘量迴避著與對方一起出現,同坐一輛車,實在是情況我殊,情非得已。
招商引資是頭等大事,濱海學院漁業基地專案屬於煮熟的鴨子,如果連煮熟的鴨子都飛了,高永卿和馬騰情何以堪。
桑塔納轎車在凹凸不平的公路上跑著,高永卿終於打破了沉默。
高永卿:“老馬,咱們先去找誰。”
馬騰:“你說呢。”
高永卿:“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馬騰:“你是一把手,你說了算。”
高永卿:“老馬,你又來這一招。”
馬騰:“咱倆同坐一輛車,我當然得跟著你了。”
高永卿:“好吧,先去見譚俊市長。”
馬騰:“好。”
高永卿:“再去見陳美蘭書記和餘勝春副書記。”
馬騰:“可以。”
高永卿:“然後去見李雲飛部長。”
馬騰:“啊,這一步我免了,我在車裡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