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章為什麼要殺那些功臣?
一是因為那些勳貴自持對大明有功勞,大明建立之後,他們便開始享受成果了,便開始枉法害民了。他們覺得江山是自己打下來的,理所應當盡情享受。
自己打了一輩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了?
人性使然,使得他們在功成之後,沒有把大明律法放在眼裡。
其實朱元章也給了他們榮華富貴,但朱元章給的那些榮華富貴,又怎能滿足得了他們的胃口?人心不足蛇吞象,那是人性。
所以歷史上能夠在功成之後,還能保持初心的開國功臣,簡直是鳳毛麟角。
就只有范蠡,張良等人做到了。
所以歷史上得到善終的功臣,太少了。
朱元章當時的想法是,你們的確有大功,也可以享受,但你們沒必要害民啊。功臣得到封賞那是理所應當,但不能因此無法無天。
那些淮西勳貴枉法了、害民了,這就是朱元章殺他們最直接的理由。
其二,就是朱元章也害怕他們壯大起來之後,會禍害大明。
最後尾大不掉,大明的後世之君控制不了他們。而歷史也無數次出現了,那些功臣的後代,最後會成為禍害百姓的最大蛀蟲的現象。
事實後來也出現了朱元章擔心的情況,到了明成祖時期,皇帝就動不了那些封建貴族了。
最後皇帝不得已和士大夫共天下。
崇禎皇帝或許在臨死之前,就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他的臨終遺言才說,天下文臣皆可殺!
天下文臣,指的就是士大夫階層。
他的祖宗朱元章想和百姓共天下,而他卻說:“朕要和士大夫共天下。”
其結果呢,有目共睹。
崇禎能在臨死前明白這個道理,明白了和百姓共天下才是王朝的長久之計,證明他也不笨。當然如果再給他一次重生的機會,就算他再明白,也沒有能力對抗封建貴族。
因為那時候的封建貴族已經成長為參天大樹,能力不足的皇帝還真撼動不了。
秦宇剛才那句話,揭示了朱皇帝殺功臣的第二個原因,所以朱元章才會拍手叫好,覺得秦宇說到他心坎裡了。
或許他之前並不是很清楚,士大夫階層對朝廷的危害,只是隱隱覺得有這麼一個危險存在。
朱元章,天生就有感知危險的能力。
而現在,秦宇則是給他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讓他豁然開朗。
“幸好有秦先生在,否則,咱的大明也會步其他王朝的後塵,不到三百年就滅亡。”朱元章心中暗暗想道,“咱之前是用殺的,想阻止士大夫的發展壯大。”
“而秦先生用的則是制度,公田制,防止他們兼併土地。”
“秦先生的策略,比咱的辦法高明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