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出讓史密斯資本的一部分股份,亞伯並沒什麼心理負擔。
在他看來,史密斯資本並不是什麼不可取代的公司。
這家公司中,他自己才是不可取代的那一個。
有了自己,史密斯資本才有價值。
史密斯資本可以常有,擁有超級「天賦」的亞伯·史密斯,那可就真的不常有了。
這些人與其說是想投資史密斯資本,還不如說主要是想要投資他。
何況到現在為止,他名下的產業,基本都與史密斯資本無關。
他每次的收購,還有成立公司。
用的資金是從史密斯資本提取的。
但是控股控制的,卻是另外三家公司和他自己本人。
三家公司之中。
一家是在愛爾蘭的史密斯控股。
一家是在開曼群島註冊的艾米莉投資。
還有一家,是註冊於百慕大群島的亞歷山大資本。
亞伯對除了資本市場的投資以外,都由這三家公司與他個人共同持股。
大致的比例則根據行業、時間,或者他的心情進行調解。
像a史密斯娛樂。
就是三家離島公司,分別持股30%,他自己個人名下再持股10%。
史密斯資本,只是他的賺錢和割韭菜工具而已。
若能用這個賺錢工具,得到那些利益。
那何樂而不為?
當然了。
巨頭們也不傻。
若是到時他們真的要入股的話,在答應亞伯某些要求的同時。
也一定會加某些限制。
比如他們可能會要求亞伯與公司進行繫結,或者對公司的業績會有要求。
達不到要求,就必須賠償或者退股之類的。
類似對賭協議那種。
這也是正常的。
要不然他們也不可能花大價錢,或者用值錢的股份,來入股史密斯資本。
當下的情況,便是保爾森這位高盛總裁與理查德·福爾德在聊天。
隨後在三人之外,又擠進來了戴維·科曼斯基與菲利普·珀塞爾。
這個菲利普·珀塞爾對華夏有一個還過得去的中文名。
叫裴熙亮,他也是個經常去華夏的美國著名金融人物了。
菲利普與戴維的加入,並沒有改變什麼。
他們和比他們先前一步來的保爾森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