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形成輿論點,給弄到媒體上去的話。
都可能引發美林證券股票的下跌了。
但資本嘛,它其實並不在意這些。
它考慮的只是增值增值再增值。
只要有人可以讓它變多,並且變多的速度更快。
美林並不介意這點名聲的損失,事實上大多華爾街巨頭也不在意。
它們這些龐然大物,很多時候其實做的也只是把散戶投資者的錢集合起來。
再把這些錢,交給那些能賺錢的管理者。
最後他們抽取一些佣金,很多時候賺取的利潤也主要是這些佣金。
像巴菲特,他的投資者當中。
就不乏美林、高盛這些巨頭。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每次發起的私募份額,搶的最歡快的也往往是這些巨頭。
只要有保障,或者說可以觀測到利潤豐厚。
那麼這些巨頭就願意冒險,願意把自己的錢交給其他人投資。
總而言之,能賺錢才是重要的。
面對查理·沙夫略微有些恭維的態度,
亞伯言簡意賅問道:“有多少?”
查理·沙夫遲疑了一下,接著道:“8億美元。”
“太多了。”
亞伯搖搖頭說:“我不是說你們的資金太多。
而是指,八億美元佔據的我這次的私募份額太多。”
“這次私募,史密斯資本的目標,我原本的計劃只是十億美元。”
“後面情況變了,我打算將這個數字擴大到30億美元。”
“但很抱歉,在沙夫先生你來之前。”
“約翰·裡德先生與布利·布林先生,還有紐約銀行、梅隆金融公司等公司,已經認購19億美元的份額。”
看著有些吃驚的查理·沙夫,亞伯聳聳肩道:
“所以如果美林證券想認購的話,份額只能在五億美元以下。”
“因為還有好多位先生,想要認購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