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鄴城!
雖然冀州的戰爭已經結束,但是趙徽並沒有返回幽州。
這段時間來,他一直都留在鄴城。
鄴城在冀州南部,距離兗州徐州很近。
可以保證各種情報的及時性。
相比在幽州,各種情報,趙徽可以早一倍的時間,就能第一時間收到。
原來要半個月才能送到他手中的情報,現在只要七八天時間。
雖然才佔據冀州一個多月,但是趙徽已經將重心,慢慢的從幽州轉移到冀州,轉移到鄴城。
當初在幽州的各個政策,也開始慢慢在冀州實施。
首先是在冀州,趙徽讓各郡太守,都成立了各郡的學院。
這些學院是學費,雖然不是全免,但是也只是象徵性的收取一點伙食費,以及課本費。
趙徽現在的財政也很是緊張,沒敢一開始就全免。
畢竟不是一所學院,而是冀州九郡,九所學院。
每一所學院,都聘用了一個冀州本地的名士。
另外的老師,全都來自幽州。
趙徽成立的這些學院,自然也都是要教授新的知識,而不是隻有孔孟。
幽州的幾個學院,這幾年已經有一些學生畢業了。
雖然不可能所有畢業的人,都進入官府中做事。
但是他們在各行各業中,也都是翹楚。
比起那些沒有系統學習過的人,那些目不識丁的人,他們要更優秀,他們在城裡找工作,也都更受歡迎。
他們不愁找不到事情做,無非考慮的就是東家給的錢自己滿不滿意。
但即使收入最少的人,也比他們在田裡勞作要掙的多。
每個月兩千錢幾乎都沒問題。
多的人可以掙到五六千,甚至一萬錢。
雖然他們很多人還是不被世家看在眼裡,但是世家的各個產業,也都喜歡聘用從幽州學院畢業出來的學生。
可以讓他們那些管事,輕鬆很多。
趙徽在冀州開學院,自然也是冀州的世家很是不滿。
他們喜歡將知識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他們不想底層的百姓也懂得四書五經,禮義廉恥。
他們高高在上,和底層的百姓形成最鮮明的差別,不是他們有豪宅,不是他們有數不清的金銀珠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