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是幡和風齊動,相互同動。”
諸位僧人爭辯不休,闡述自己認可的觀點。
楊明在一旁神色複雜,這個風與幡的辯論可謂經典,沒想到他這麼湊巧的遇上了。
“楊施主,關於這風幡的爭辯,你就沒有自己的觀點嗎?”善信大師微笑著問道。
楊明猶豫了片刻,還是開口道:“在下也說一說自身的觀點,我認為: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也。”
一時間四方皆靜,那嘈雜討論聲在此刻停止,眾僧人都望向楊明,眼中光芒閃爍。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好,好!施主果然有佛性,與佛有緣。”半響,善信大師才微笑道:“施主的觀點與貧僧的不謀而合!在此刻,我們能見風幡所動,但在不同的角度所看,這幡與風便都靜。唯有我們在心中‘見’到蟠動,才是真正所動!”
“善!善信師兄和楊施主皆是慧根深厚。”眾僧人都稱善。
楊明繼續開口:“我再來補充一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在我們這界,此為動,如果在其他界域,這可能為靜。而這我們的心念認為它所動,它才動,這便是本性所動。
若離風,則幡不曾動,若離幡,則不見風動。離心,則不知何為動?正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眾僧人都是肅然起敬,紛紛站起,眼中充滿著崇敬和喜悅的目光!
如此佛理,就算是他們未有如此,這心中的驚歎和見此英才的喜悅,幾乎無法言語。
“了塵菩薩,您怎麼來了。”後方的僧人驚歎道。
一位佛修神態莊嚴,頭帶寶光,身披天衣,眉如彎月,眼似雙星,帶著一種莊嚴和端正,可謂是寶相莊嚴。
了塵菩薩微微一笑:“從他說那句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我就來了,沒想到又能聽到越加的佛理,此子真有大智慧,此行不虛!”
“當然,廣慧菩薩已經先我一步來了。這位施主此話話一說,又會有很多菩薩坐不住了。”
了塵菩薩微笑著望著一旁,那裡有一會穿著粗麻衣物的僧人,看上去平平凡凡,但眉眼之間卻有一種大智慧。
上方的寶殿微微閃爍,又是幾道金色的流光風下。
善信大師又是眼前一亮,激動的問道:“楊施主,你還有什麼佛理能為大家講述的嗎?”
看到諸位僧人那一雙雙光芒閃爍的眼睛,楊明覺得壓力山大。
“這個……在諸位大師面前,我再獻醜有些不好吧。”楊明一臉汗顏的道。
“沒有,沒有,小施主的話如珠玉菩提,再講兩句吧。”眾僧人都充滿著期待的眼神。
“那好吧,我就從這心的話題再說兩句吧。”楊明繼續講述著:“心外無物,心外無事,正如所說: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唯有明心見性,才能自證菩提。”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四句詩號一出,所有的僧人菩薩都站立起身,眼中充滿不可置信!整個普陀山都是光芒大作,頂峰的大雄寶殿綻放出最為耀眼的光芒。
佛陀都為之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