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孝天和陸海軍以及總參謀部的參謀還有後勤部門的軍官進行了仔細的分析之後,加之他在另一個時空的時候,對這次建奴南下入侵大明的行動的瞭解,於孝天認為建奴將會在正月底之前,便收攏兵馬,開始踏上回程的道路。
而建奴此次返回關外,最大的可能並不是再走涿州一帶,繞過京師從長城沿線出關,而是極有可能走河間府,過天津衛,然後擇地出關。
那麼他這一次動手,也唯有在天津衛一帶,才能把建奴大軍盡數堵在關內,阻止他們出關,把他們此行所獲的財貨以及擄掠的人口牲畜等,盡數截留下來。
這一點對於家軍下一步的軍事行動將會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放走了這些入關的建奴大軍的話,那麼對以後絞殺滿清韃子,將會造成很大的麻煩。
其實這一次於孝天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候跟大明朝廷攤牌,時機並不能算是最好,原因無他,那就是這一次建奴入關,還沒有徹底摧垮大明在北方的明軍主力。
現在大明手頭上在江北還儲存著很大的軍事實力,特別是洪承疇手頭上,還控制著一支相當精銳的洪兵,也就是陝西官軍。
洪承疇這麼多年來,一直在領兵進剿流民軍,手頭上擁有不少比較能打的大將,而且擁有一支兵力達到數萬人之多的精兵,擁有相當豐富的作戰經驗,是一支比較有戰鬥力的大明官軍。
另外關寧軍雖然這次隨著高起潛被擊潰了一些,但是在山海關、錦州一帶,還有祖大壽、吳三桂等一批戰將,手頭上還有不少關寧鐵騎。
再有就是陳新甲手頭上還掌控著一大批以前盧象升訓練出來的山西精兵,數量也在幾萬人左右。
加之京師本身常駐的三大營以及保定等地的駐軍,整個大明在北方一帶可用的精銳兵馬,數量起碼還有幾十萬。
反觀一下目前他手頭上的兵力,這一次雖然他動用了大部分陸軍兵力,和部分海軍兵力,整體上海軍不會被投入到正面戰場上,陸軍方面也僅僅是隻集結起來了三萬多兵力,就算是加上之前山東這邊潛伏下來的一些兵力,還有就地編練出來的七千新軍,實力也不過只有四萬人左右。
而他這一次要面對的還不單單只是衛戍京畿的這十幾萬官軍,同時還要面對著十餘萬建奴大軍。
所以這一次他北上和大明攤牌,在兵力方面是處於絕對劣勢的。
但是他還是選擇了這個時候起兵,原因無他,是因為他目前和朝廷的關係,已經到了崩裂的邊緣,繼續維持下去已經沒有多大意思了,而且時不我待,他也實在是等不下去了,最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建奴雖然已經立國,但是還沒有到羽翼全豐的程度,現在動手,起碼可以先把建奴的實力削弱很多。
只要這一戰他把建奴大軍打殘,那麼建奴很長時間將會無法恢復過來,另外蒙古諸部現在雖然臣服於建奴,但是他們雙方之間卻並未達到親密無間的程度,蒙古諸部最大的問題就是相互之間沒有統一,所以無法和建奴相抗。
但是蒙古諸部之中很多人,並不見得就真的和建奴同心同德,雙方可以說是同床異夢,只要他這一戰能把入關的建奴大軍打殘,那麼接下來蒙古部落應該能看到建奴那邊的虛弱,接下來還會不會繼續這麼聽建奴的招呼,就不一定了。
如果接下來一段時間,他施以小恩小惠,挑撥挑撥蒙古諸部和建奴之間的關係的話,相信接下來很長時間,皇太極就有的忙了!只要皇太極建奴那邊今後一段時間有事情做,那麼就給他留出時間,來解決大明的問題了。
所以這一戰對海狼來說,成敗在此一舉,成則稱霸天下,敗則灰溜溜逃回福建,接下來就跟大明慢慢磨吧!
於孝天連續幾天,不斷的和手下們分析各種得到的情報,當十二月初,於孝天看到有關盧象升率部南下,已經兵抵順德府的時候,於孝天哀嘆了一聲。
(要和大明朝攤牌了!大家強力支援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