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現在早已死了那條重歸大明仕途的心思,雖然這兩年來,熊文燦多次給他提過,要找機會恢復他舉人的身份,給他謀一個官職,可是都被林易陽婉言謝絕,他就想留在於孝天身邊,跟著於孝天好好看看,於孝天到底能不能有朝一日問鼎天下。
假如於孝天有朝一日果真問鼎天下的話,那麼他林易陽便是最早從龍之人,而且在新朝之中,絕對會身居要位,只要他一心一意跟著於孝天,想必於孝天有朝一日登臨天下的時候,也不會虧待於他。
林易陽自問,自己乃是一個文臣,文臣和武將不同,往往開國武將沒多少人能落得好下場,宋朝有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大明有朱元璋火燒慶功樓,歷朝開國大將,真正能功成名就得到善終之人並不算多。
但是文臣卻不同,一旦於孝天有朝一日果真能登臨天下的話,那麼他臣為他治理天下,絕不會輕易對他們文官下狠手,只要他不犯錯,好好跟著於孝天干下去,那麼內閣大學士不見得就不是他的。
就算是有朝一日於孝天做不到問鼎天下這一步,但是他目前經營的格局,卻可保他進可攻退可守,最不濟也可以退守臺灣島,割地稱王沒有一點問題,所以他就算是看不到於孝天問鼎天下的那一天,以後跟著於孝天大不了退守臺灣島,起碼照樣還是一個重臣沒得跑。
他今天從於孝天的話之中,除了聽出來於孝天弄不好預測到了登萊之地可能會發生大亂,那麼他之前所安排的那些事情的目的也就立即明確了下來。
於孝天肯定是想要趁著這次登萊大亂之際,想要正式邁出逐鹿中原的第一步,這第一步恐怕就是要把手伸到山東那邊去,在登萊一帶佔據一個橋頭堡,為他以後北上打下基礎。
想到這一點,林易陽不由自主的便開始極度興奮了起來,不自覺的開始搓手,眼神中流露出了一絲狂熱的神色,看著於孝天不由問道:“主公是否又猜到了什麼大事要發生了?這登萊之地是否以後果真要發生大變?”
於孝天干咳一聲道:“我只是胡亂猜測罷了!做不得數的!你也不要太過認真,只是咱們做事,最好還是未雨綢繆比較好!登萊之地不亂則已,但是萬一要是亂起來的話,咱們如果沒有提前準備,到時候恐怕臨時抱佛腳,就已經晚矣!
現如今福建這邊咱們可以說已經徹底站穩了腳跟,就算不能說是穩如泰山,但是誰若想扳倒我的話,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現如今你大改也看出來了,我早年說過,大明已經呈現出了末世景象,當時你們這幫人大多不以為然,但是現在再看一下,北方的亂局已現,這大明可以說已經徹底進入到了風雨搖曳之中。
雖然當今聖上比之以往的聖上都要勤勉百倍,可是我卻認為,恐怕僅憑他一己之力,卻已是無力迴天了!
你看,現如今大明北方災荒連連,關外又有建奴對大明虎視眈眈,遼東戰事屢戰屢敗,讓人看不到一點勝算。
現如今山陝河南又出現了大批流民軍,剿不勝剿,朝廷一年就那麼點歲入,早已是入不敷出,否則的話也不至於年年加派。
而朝廷如此加派加賦,去年還增加了遼餉,今年估計還要新增一部分,今後弄不好還要加派練餉,剿餉,這麼多加派下去,老百姓如何為生?長江之南倒是還好一些,畢竟還算是風調雨順,可是江北諸省卻災荒不斷。
如此加派下去,可謂是成為了死結,越是加派,流民越多,流民越多,亂軍越多,亂軍越多,用兵越多,用兵越多,朝廷就越沒錢,不得已之下,就越要加派,如此迴圈下去,大明遲早要被這些目前看來,還未成大器的流民軍所亡!
所以我可以斷定,大明時至今日,恐怕已經徹底積重難返,亡國只是時間的問題。
我也不瞞你,如此大勢之前,我等到底該如何做?是如此坐視大明就此完蛋,卻不做任何事情,還是激流勇進,趁機做一番大事,就在你我一念之間!”
(汗!今天連被爆了兩次菊花!也罷,繼續求月票,反爆回去成不?另外特別鳴謝zhao55555和鷹之武二位兄臺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