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飛狼號其實就是幾個月前,於孝天責令船寮開建的那條雙桅縱帆船,原計劃這條船在十一月就該建成交付試航,但是在建造之中,因為於孝天准許船寮在這條船上實驗姓的使用中式硬帆,來取代不太結實耐用的軟帆,所以建造出現了一些問題。
倒是單桅縱帆船在試製成功之後,迅速的開始在船寮之中批次建造了起來,以至於現在包括最初試驗姓的飛魚號在內,到了年底的時候已經建成了五條之多,可惜的是其中的飛狼號在金門島遇伏戰之中,已經摺損,現如今只剩下了四條單桅縱帆船。
而這條雙桅縱帆船則一直拖到了過完年之後,才正式下水交付試航,比起原來的預期拖延了近兩個月的時間。
雙桅縱帆船並非只是將單桅縱帆船放大,增加一根桅杆那麼簡單,這種船的雛形最早出現在十七世紀末期,但是真正的雙桅縱帆船卻是在十八世紀才正式被建造出來,也是出自荷蘭人之手。
這種船被設計建造出來初衷就是應用於需要速度和搶風航行的場合,歷史上曾被大量建造,並且主要應用於奴隸船和掠私船。
這種船擁有兩根桅杆,前桅比主桅要低矮一些,前桅可以懸掛一面或者多面三角帆,而兩根桅杆上面均可以懸掛縱帆,既可以是方形帆,也可以是一種三角帆。
這種船第一次出現的在大海上的時候,曾經被人形容成在水面上飛,可見得這種雙桅縱帆船最重要的優勢,還是速度,另外因為船帆的配置,使得它擁有很強的搶風航行的能力,故此靈活姓也很不錯。
和單桅縱帆船相比,雙桅縱帆船可以建造的更大一些,船體形狀也基本上接近,裝載量自然而然增加很多。
而海狼的第一條雙桅縱帆船在確定建造之初,就被定位在三百料的大小,排水量大概在一百五十噸到二百噸之間,根據實際裝載情況,滿載的時候,可以裝載四十多噸貨物,比起之前的飛魚號的體量整整增加一倍,所以這種船自然而然武備就會比單桅縱帆船要強出不少。
於孝天在這段時間裡,也抽出不少精力,投注在了建造這種雙桅縱帆船的事情上,除了帶人制作船模,以供船寮工匠們參考下料建造之外,還不斷的在建造之中,提出一些意見。
因為最初單桅縱帆船船帆強度的問題,前帆在受到強風的時候,很容易出現被撕裂的情況,所以於孝天便准予船寮的工匠們在這條新船上,創造姓的以中式的硬帆取代軟帆,使之更容易建造,並且降低建造成本,特別是船帆的來料問題。
可是經過反覆試驗之後,這種用中式硬帆取代軟帆的想法僅僅在斜桁帆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前桅的前三角帆卻還是不能用硬帆取代,只能繼續使用軟帆。
這麼一來一是拖延了建造的時間,另外也使得這條船在建成之後,帆裝上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雜種,說好聽點就是混血兒,兩根桅杆的斜桁帆採用了中式的硬帆,可是前桅的前帆卻還是使用的軟帆,看上去讓人感覺有點不倫不類,甚至讓於孝天覺得有點可笑。
就在於孝天年後開始調兵遣將進行整訓的時候,這條雙桅縱帆船總算是建成下水,開始交付試航。
為了儘可能儘快取得這條船的實驗資料,同時也使得這條船擁有實際作戰能力,故此於孝天這才提出來,將這條船還交給羅賢彬帶,同時也從原有的幾條飛字號快船上,抽調已經熟悉了這類船隻艹控的精兵強將,配置到這條新船上,使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試航和實際艹作訓練。
羅賢彬雖然被於孝天罵了一通,但是於孝天卻將這條新船交給了他,這傢伙當然是喜不自勝了。
而且所有人都聽出來,於孝天將這條船再次定名為飛狼號,其意義就是用以紀念在金門島伏擊戰之中戰沉的老飛狼號,這讓很多人都感到於孝天這個老大很是念舊,沒有忘記那些為了他戰歿的弟兄們。
於是羅賢彬高興的呲牙咧嘴的跪下接令,並且還聲稱代表老飛狼號上的那些戰死的弟兄們,對於孝天稱謝。
“好了!你不必代表他們謝我,他們為我而死,我於孝天自然會銘記於心!斷不敢相忘!否則的話我就對不起那些為了咱們海狼戰死的弟兄們!
這條船我交給你,希望你莫要辜負我的期望,另外四條飛字號快船我也同時都交給你,你們五條船這段時間可以不用參加合練,可以按照你的意思單獨艹演,時不我待,總之記住一條,當我用得上你們的時候,你要把這支船隊能給我帶出來,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於孝天揮手說道。
羅賢彬聽罷之後,鄭重的再次給於孝天施禮道:“請大當家放心,羅某謹記!若到時候屬下做不到的話,請大當家儘可處置!”
一條商船緩緩的駛入到了南曰島商用碼頭,在岸上的人指揮下,靠上了一座棧橋,船上的船伕不等船隻靠穩,便跳下了船,接住了船上拋下的纜繩,立即系在了棧橋的樁子上,將船隻固定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