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乾脆於孝天就直接將這條船的名字定名為了“飛魚號”,專門充當試驗船使用。
在試水幾次,確定船體結構安全之後,於孝天下令給這條船上裝上了四門六磅炮,左右舷各裝兩門,同時船首位置裝上了一門十二磅短炮,作為船首主炮使用。
裝上了火炮之後,於孝天先讓這條船在海邊進行了繫留開炮試驗,檢查船體在大炮後坐力的震動下的堅固程度。
在岸邊繫留試炮之後,船體和內部艙室等受力部位經過檢查,並未出現震裂的情況,於孝天這才讓這條船到海上進行炮擊試驗。
經過一番試炮之後,於孝天得出這條船是絕對結實的傢伙,他命船上的水手們,將船舷一側兩門六磅炮和船首的十二磅短炮一起朝向一個方向同時開火,而這條船成功的承受住了三門炮的後坐力,只不過是船體巨震了一下罷了,但是卻並未給船體結構造成破壞姓的影響。
這麼一來,這條船就基本上具備了戰鬥力,不用擔心跟人在海上交手的時候,會因為開炮,把自己的船掀翻或者震壞了。
於是於孝天再次給這條船安排了一項新任務,派這條船的人員,裝載了大概二十噸左右的貨物,幾乎將整個船艙塞得滿滿當當,出海朝著雞籠灣而去。
透過這樣的一次航行,來檢驗這條船在滿載之後,船隻的速度還有寬闊惡劣水域之中,這種船的穩定姓和安全姓。
為了保證船隻和船上人員安全,於孝天另外安排了兩條趕繒船給這條船充當護航船,陪同它一起前往雞籠灣。
結果沒想到第五天頭上,這條飛魚號便自己先跑回了南曰島交差,帶船出去的那個臨時船長告訴於孝天道:“啟稟大當家,小的帶船先回來了!”
於孝天對他問道:“為何你自己回來了?另外兩條趕繒呢?”
“啟稟大當家!那兩條船實在是太慢了!去的時候,我們的飛魚號裝滿了貨,他們也趕不上我們,我們一邊走,還要要一邊等他們,後來總算是到了雞籠灣見到了黑頭領他們。
這船卸貨容易,不到一天就卸完了貨,我們便按照大當家之命,起航返回來!
那兩條趕繒實在是走的太慢了,而且飛魚號也沒裝多少貨,於是屬下便想試試這條船最快趕回來要多長時候,於是便和另外兩條船上的兄弟們商量了一下,先自己帶船回來了!
要是屬下沒猜錯的話,估摸著他們這會兒最多也就是走了一半的路程,起碼要到明天晚上才能回來!”那個船長得意洋洋的回答道。
於孝天一聽很是高興,接著問道:“那麼你們從雞籠灣出發,到回到這裡,總共用了多長時候?”
這個船長立即答道:“啟稟大當家,小的從雞籠灣起錨出發之後,全程回來,總共用了一天一夜外加兩個多時辰左右的工夫!就跑回來了!”
於孝天心中默算了一下,透過他兩次前往雞籠灣估算出的距離,南曰島到雞籠灣直線距離大概接近三百公里甚至更遠一些,加之要繞一定的路,下來肯定超過三百公里,一天一夜加一個時辰就是二十八到二十九小時,那麼也就大概可以得出,這條新船在路上行駛的平均時速應該是超過了十四五公里左右,換算成海里的話,這條船平均時速大概達到了七八節的速度。
這樣的平均時速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非常快了,即便是目前西方人使用的蓋倫船也不見得能跑出這樣的平均時速。
而且根據他幾次試航的經驗,這條船最高時速基本上可以達到十節左右,甚至超出十節的速度,這也說明這條船的速度相當快了。
雖然跟後世一些現代化軍艦動輒就跑出三十多節甚至四十節的時速相比,這還算不上什麼,可是後世常見的一些貨輪,在海上的時速也大致就是十二三節到十五六節左右,快速貨輪也就是二十節左右,可是那都是靠著它們自身攜帶的強大的動力才打到的,現如今僅靠著眼下的風帆動力,船隻能跑出這樣的速度,於孝天自認為暫時已經足以引以為傲了。
當然風帆戰船之中,還有船型可以跑的比眼下這種單桅縱帆船還要快,比如說是飛剪船,可是目前為止,他建造飛剪船還不到時候,而且技術儲備也太薄弱,只能先一步步的來,從先建造這種結構相對簡單,排水量較小,技術難度比較低的單桅縱帆船開始,然後逐步讓造船的工匠們積累經驗,之後再考慮建造更大更快的帆船也不算遲。
 今天特別鳴謝鐵手有情兄弟的打賞!現在是月初,拜託弟兄們能不吝把手中寶貴的月票給我留下吧!拜託,我要月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