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時間下來,除了原有的各項產業,在於孝天不斷的推動之下,高速的發展著,另外雞籠灣那邊,也傳回了新的訊息。
七月底之前,雞籠灣西北角的炮臺也已經基本落成,可以初步投入使用了,這麼一來,雞籠灣僅剩下全力以赴的建造灣內的大寨,同時也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守禦能力。
而且黑頭和孫寶強還派人向南曰島傳回訊息,在七月間的時候,雞籠灣外一帶,出現過一支十幾條船的船隊。
這支船隊在雞籠灣外面轉悠了一陣,黑頭立即率船出去迎住了他們,詢問他們的身份,對方同樣也打聽他們的身份,最終雙方通報身份之後,並未發生什麼衝突,那支船隊隨後繞過了臺員島北端,沿臺員島西海岸向南去了。
黑頭報稱此支船隊領頭之人姓顏,乃是從倭國過來,具體原因不明,手下部眾大概有三四百人左右,船上既有明人,也有倭人,看樣子也像是幹他們這行的。
不過因為他們看到海狼的船隻和部眾都很威風,加之也發現了雞籠灣外和平島上的炮臺,最終並未和黑頭他們發生正面衝突,最終放棄了入灣停靠的想法,轉向離開了雞籠灣。
於孝天對這個訊息非常重視,因為當他聽到這夥人的首領姓顏的時候,就大致猜出了對方的身份。
這個時候率船隊跑到臺灣島的姓顏的還能有誰,除了歷史上有名的開臺王顏思齊之外,再找不到其他人了。
於孝天對顏思齊這個人其實是很好奇的,以前他讀到有關鄭芝龍的事情的時候,文中曾經提及過此人,歷史上有人稱其為開臺王,是最早率眾開發臺灣島的中國人。
於是他便查閱了一些有關此人的資訊,歷史上對於顏思齊此人有些爭論,有人認為此人和李旦應該是一個人,但是後來又有史料證實,此人並非和李旦是一個人,而是確有其人,只不過此人和李旦的生活軌跡很是相似。
早年據說他也是閩南人士,萬曆年間因為得罪了官宦之家,一怒之下殺了官宦人家的奴僕,棄家而逃,跑到了曰本九州島以裁縫為生,暗中也從事海盜的買賣。
而且據說此人姓情豪俠仗義,喜歡交友,在九州島結交了不少閩南人士,形成了頗大的勢力,連曰本管事的當局,都將其任命為頭領。
可是這個人不是個安分之人,看不慣曰本幕府的所作所為,居然想要參與一下造反活動,誰知事情敗露,被幕府追捕,不得已之下帶著手下逃離了九州島,這才來到了臺灣島準備以臺灣島為他的基地,開拓臺灣島,準備幹一番大事業。
可惜的是這個顏思齊運氣不好,雖然雄心勃勃,但是卻命數不長,到了臺灣島之後,沒有折騰多長時間,就染病暴亡,結果之前付出的心血全部付之東流。
顏思齊死後,他的手下便歸了鄭一官,後來因為他們所在的地方,距離臺南較近,和荷蘭人發生了衝突,最終鄭一官不得不放棄了顏思齊在臺南一帶經營的產業,率眾撤回到了泉州一帶幹起了他的海盜買賣。
所以於孝天這一年多來,也一直在關注著這件事,現如今顏思齊終於還是出現了,按照他的人生軌跡,繼續朝著未來走去。
以前於孝天思考過,為何當初顏思齊率眾去了中南部一帶,而沒有留在雞籠灣,後來在他檢視了臺灣北部的地形之後,弄明白了顏思齊沒有選擇臺灣北部的原因。
臺灣的地形影響到了顏思齊的決定,臺灣北部平原少,多丘陵山地,不太適合農業的開發,顏思齊打定的主意,是要進行拓荒耕種,就要選擇比較平坦的平原地形立足,故此最後他跑到了臺灣中南部一帶立足。
要說顏思齊選擇的地方倒是也不錯,在臺灣中南部一帶,地勢比較平坦,土地比較肥沃,確實比較適合開荒屯耕,可是對於孝天來說,他卻知道,荷蘭人這個時候也已經跑到了臺南一帶,那裡距離荷蘭人的熱蘭遮城太近了一些,用不了多久就會跟荷蘭人發生正面衝突。
鄭一官後來繼承顏思齊的遺產,照樣還是沒有能守住自己的地盤,被荷蘭人逼離了臺灣島,他可不想明知故犯,這才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易守難攻的雞籠灣,作為他登陸臺灣島的第一步。
對這個訊息,於孝天暗暗的記在了心中,而且他對顏思齊這個傳奇人物,也很是好奇,打定主意有時間的話,就去找找他,最好能認識認識此人,跟其結交一下,看看這個人到底是不是如同傳說中的那樣仁義豪俠,如果是的話,他倒是很樂意跟他交個朋友。
他派人回覆黑頭和孫寶強他們,暫且不必去管姓顏的一夥人,任由他們去便是了,眼下雞籠灣內部的建設是重中之重,除了要修寨之外,人手如果充足的話,也要開始在灣內修築道路,將各個工作點連線起來,以後除了方便工作提高勞動效率之外,還要方便灣內兵力的運動,方便處置周邊發生的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