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將軍,請問大明為了贖回被俘官兵,會出多大代價?是哪方面的代價?”
“向將軍,請問……”
“向將軍,請您談談……”
“向將軍……”
“向……”
……
問得最多的,就是“向將軍,你的講話是否代表大明官方態度”和“向將軍,你是否是替大明官方來向廣武皇帝說軟話的”。但是向小強跳下車後就把嘴巴閉得緊緊的,一句也不解釋,只是在衛兵的努力保護中微笑著鑽進車內,關上車門。
衛兵也返回後面的軍卡。向小強的座車頓時被幾十個記者包圍了,無數張臉貼著玻璃向裡喊著,刺眼的鎂光不斷地穿透玻璃閃耀著,捕捉下向小強靠在車裡的樣子。
小轎車按著喇叭,在人群中艱難地蠕動著,警察們好不容易把兩邊的記者分開,向小強的幾輛車才得以脫身。
向小強一走,廣場上的記者們也都拔腿就跑,停在對面看熱鬧的黃包車瞬間被搶光了。記者們手裡抓著速記下來的講話稿,催促著車伕,拼命往各自的報館趕去。那些國際大報駐南京記者,也都抓著新聞稿拼命往電話電報局跑,到那裡去搶佔一個視窗,爭取最先把這一特大新聞發回本國報社。
廣場上長久地沸騰了。兩大陣營不管哪一邊,都在興奮地討論著。“新公民”們很高興,雖然他們大多數人水平都很低,還聽不懂向小強這番講話的意義,但是他們總是明白無誤地聽到了向小強的表態:把幾萬公民交出去,這是不能談的。新公民們興奮的合不攏嘴,大聲讚揚老鄉向小強,到底是老鄉,老鄉就是老鄉,真仗義。
“親友團”們卻全都聽明白了向小強講話的含義,那就是雖然大明不可能把幾萬公民交出去換幾千俘虜,但是已經含糊地承諾北清,除了拿人換人大明做不到之外,你北清可以儘管開價,我大明願意盡最大的努力來滿足你。
他們也都很興奮,因為畢竟先前請願要求政府拿幾萬“新公民”去換會自己的家人,他們自己也覺得比較過分,可能性也不大。但是現在不同了,大明主動說軟話了,讓北清儘管開價,還一口一個“皇帝陛下”,儘管是透過向小強的口。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這樣親人回來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這麼好的機會,北清不會不抓住的。廣武皇帝又不是傻子。
……
他們真的猜對了。向小強今天就是來當“非正式、半官方發言人”的。昨天上午朱佑榕把向小強、沈榮軒和幾個大臣叫進宮裡,跟他們商量這件事。這兩天外交部和日本交涉進展不大,朱佑榕說她準備公開發表講話,向北清服軟,表示願意出大價錢,請求廣武皇帝把人放回來。
幾個人當即商量了一番,向小強出了這個主意。因為朱佑榕畢竟是大明君主,一上來就直接由她出面,那等於是把所有的牌都打出去了。因為對北清這種政權來說,敵國的元首公開對它低頭,這本身就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東西。因為這將成為它“振奮民心士氣”的絕佳宣傳材料,北清會如獲至寶的。這是個很大的籌碼,不能輕易地打出來。
而對於大明來說,一國之君為了挽救自己臣民的生命而向敵人低頭服軟,這隻會讓國民們對她更加愛戴,就算在國際上,也絕不會因為朱佑榕這次低頭而損傷她的絲毫聲譽、損傷大明的絲毫聲譽。相反,主流國家都會把朱佑榕看成“聖女”一般的人,大明的國家形象將更加高大,而北清的形象將更加卑劣。
但是這畢竟先要有一個人以非官方的名義挑起話頭來。君臣幾個商議一番,都覺得這個人選非向小強莫屬。向小強給人的一貫印象,就是能說出這番話的人。其他的將軍、大臣都不行。
……
向小強回到司令部後,立刻接到了朱佑榕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