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集 使館避難
阿勒泰城這時候只是一座小城,歷史也很短,是光緒元年清政府在這裡修建了一座喇嘛廟——承化寺,.到今天不過幾十年的時間。但此地北臨阿爾泰山,阿爾泰山脈又盛產黃金,是前清的大財源之一。阿勒泰因阿爾泰山而得名,而“阿爾泰”在突厥語和蒙古語中,就是“金子”的意思。因此阿勒泰城發展的很快,幾十年就成為了整個阿勒泰地區的行政、經濟中心。當年額爾敦木圖起家的時候,始終盤踞在這一帶不肯撒手,現在又“建都”於此,也是看中這一點。
5月13日上午八點左右,阿勒泰城上空響起了引擎的轟鳴,整整一個大隊的俯衝轟炸機在小城上空盤旋。下面的牧民嚇得失魂落魄,趕著羊群飛奔。城內也是一團慌亂,集市上一片雞飛蛋打的叫喊,誰也沒見過這恐怖的景象,每個人都忙著逃命,鑽進任何一座建築物裡。很快,全城的露天地帶,一個人也沒有了,只剩下一片狼藉。
用各種文字印刷的傳單,雪片般地飛舞在阿勒泰城上空。
與此同時,明軍摩托化部隊突然出現在阿勒泰城南的地平線上,並且以極快的速度橫掃過來。幾百輛汽車在草原上排山倒海,好像沙塵暴一樣。
在明軍的前方,是一夥夥潰不成軍的騎兵。他們丟盔棄甲,拼命打著已經吐白沫的馬,努力地逃避後面“噠噠噠”的機槍。這些殘軍,就是額爾敦木圖留下看老家的後備部隊,在十幾公里外巡邏時和明軍遭遇的。沿途遇見的很多,也經過了一處騎兵大駐地,對方有好幾千人,被明軍打散了。
向小強本來可以命令部隊就地追殲殘敵的,但是這裡距離阿勒泰城已經近在咫尺了,他擔心耽擱了進取阿勒泰城,讓城內敵軍有了防備,或者是讓額爾敦木圖聞風而逃,那就不值得了。因此他命令軍隊放過殘敵,不要糾纏,一路直取阿勒泰城。
……
幾百輛軍車暴風驟雨般地包圍了阿勒泰城。這時候城門緊閉,城牆上一個守軍也不敢露頭,都抓著步槍縮在城垛下,又看著天上呼嘯盤旋的飛機,瑟瑟發抖。
城頭上,“伊犁帝國”的“國旗”仍在獵獵飄揚。那是一面綠色的旗幟,下方是一座金色的山峰,象徵著盛產黃金的阿爾泰山,上方是一彎白色的新月,代表這個國家是信奉伊斯蘭的。金山上面,交叉著兩把阿拉伯彎刀,象徵著絕不畏強敵、捍衛家園的決心。
向小強坐在汽車裡,用望遠鏡遠遠地看著,發現這個“國旗”設計的還是蠻好看的。不管從配色還是構圖,都很是那麼回事。就算拿到國聯、拿到奧運會場上,都拿得出手。
很顯然,這不是那幫土匪、土包子設計的出來的。設計的人一定是個見過世面、喝過洋墨水的人。八成還就是莫斯科的某位“同志”。
一輛75毫米自行火炮開到了離城門二百米的地方,慢慢搖下炮口,對準了城門。
“大人,”高大義偏過頭來問道,“先喊話還是直接攻進去?”
向小強猶豫了一下,說道:
“等一下,等幾個城門都用大炮堵住之後,再喊話。但不要多喊,喊一遍就行。不要顯得像求著他們開城門似的。”
“遵命!”
高大義說著拿起話筒,命令下去。
過了一會兒,無線電裡報告,說四座城門都用大炮對準了,就等開火了。
高大義命令道:
“按原稿喊話。就用漢語和哈薩克語各喊一遍,給他們五分鐘時間。”
……
遠處的擴音器開始喊話了。第一遍是漢語,很簡短,主要是命令守軍開城門投降,保證他們的生命安全,保證他們享受國際公約規定的戰俘待遇,保證城內所有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保證進城後秋毫無犯,保證他們的信仰自由,等等。
漢語很快唸完了,然後又用哈薩克語唸了一遍。最後向小強看了一下懷錶,開始計時。
一分鐘過去了。
兩分鐘過去了。
到了第三分鐘的時候,突然遠處城頭上飄起一絲淡淡的白煙,隨即,一個人從上面扔了下來,摔在城門口,死了。
周圍的明軍馬上都用望遠鏡看,發現那是個穿軍裝的,是對方的兵,半個腦袋都被掀掉了,血糊糊的。
看來,剛才的那一絲白煙,是有人開了一槍,把他給斃了。至於究竟是怎麼回事,誰也猜不到。
向小強在心裡盼望,這是對方的小兵“臨陣起義”,殺了長官,馬上就要開城門了。但是等來等去,還是沒有動靜,一點也沒有想開城門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