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集 六月一日
大明怡福三年,公元1936年6月1日,凌晨三點半,紫金山要塞,.
大凡上了年紀的人,睡眠時間總是非常的少。陸軍總參謀長、“要塞演習”紅軍司令唐雲生這時候已經醒了,再也睡不著,乾脆披了衣服起來,來到作戰室,拉開臺燈,再研究一遍演習地圖。
因為今天就要演習了,所以昨天他連官邸也沒回,就是住在司令部裡,反覆研究作戰計劃直到半夜。今天凌晨還是早早的就醒了。
值班的勤務兵看到元帥大人起來了,趕快按照他的習慣,為他沏上一壺淡茶,捧到地圖桌邊,然後靜靜地退下。
唐雲生又看了一遍手邊的日程安排。
7:20,和張照先元帥、還有一干紅軍高階將領,乘車前往紫禁城覲見陛下。
7:35,陪同陛下共進早餐。
8:00,陪同陛下返回紫金山要塞紅軍指揮部,在要塞中央指揮大廳裡,陛下將宣佈“要塞演習”正式開始。
8:30,陪同陛下檢閱南京周圍的紅方防空炮部隊。
……
在某種程度上說,決定未來幾年大明帝國國策的一次演習,幾個小時後就要開始了。
唐雲生這個研究了半輩子軍事藝術的老將,此刻也禁不住激動,甚至有些緊張。上次這麼緊張,還是南京保衛戰的時候。為了大明帝國的未來不走錯一步,為了真實檢驗出向小強鼓吹的那一套究竟怎麼樣,唐雲生下定決心,決定這次演習毫不手軟,決不留情。他要給藍軍最強大的壓力,要壓得藍軍喘不過氣來。
畢竟是六個師對兩個師。而且,自己這個元帥怎麼不至於輸給那個德國中校。
唐雲生又拿出了紅方作戰計劃,最後瀏覽翻看著。這本作戰計劃很厚,有五百多頁,包括各個部隊、各個環節、先後順序……從演習開始後的空中偵察、地面偵查、小規模火力試探、無線電偵聽;到每一門火炮的炮位、每一輛坦克的分配、每一處碉堡、火力點的嚴密計算、每一條鐵絲網的安裝;再到每一個師、團、營、連、排的後勤運輸、彈藥補給、交通路線安排、騾馬的使用……
還有,一個作戰單位打到什麼程度該撤下來、換另一個作戰單位頂上;戰損指揮員的替補……
幾乎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步驟都考慮到了,稱得上嚴絲合縫,一絲不苟,整個計劃就像鐘錶一樣精密。這是唐雲生自己、以及紅方整套參謀班子幾天熬夜苦戰的結果。唐雲生自認為這套作戰計劃的水平是相當高的,演習結束後,可以作為經典教案,列入陸軍大學校參考書目。
……即便是當年世界大戰的貝當元帥,只給他幾天的時間,他能夠編寫的作戰計劃也不過如此吧……
……
唐雲生低頭最後研究了一遍地圖。
紅藍雙方對峙線北到長江,南到湖州,南北長約100公里。但是因為中間有太湖,因此陸地“邊界”也就只有不到50公里。
整條邊界分成幾段:最北邊,都是陸地,約有40公里長;再往南為水上邊界,約有15公里長;湖之間又是陸地邊界,約有20公里長;往南就是煙波浩渺的太湖,這條水上邊界足有50公里長。太湖再往南就是湖州,這裡距離浙江的山地只有十來公里。到了浙江的山地,就是演習的邊界了。
藍軍最有可能從40公里地段突破。因此唐雲生把紅軍最精銳的紅二師、紅三師、兩個整師部署在這裡。
從太湖南端到浙江山區,這10公里的地段雖然不長,但因為和北邊的防線距離較遠,不容易相互馳援,所以這裡也部署了一個整師,紅五師。
這是第一道防線。
第二道防線,也就是戰略預備隊,部署在茅山山脈和長江之間,由剩下的兩個師――紅一師、紅六師擔任。茅山山脈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脈,南北約50公里長,是紅方機械化部隊的天然屏障。茅山再往南,就是石臼湖、固城湖、南湖三個連在一起的大湖,南北綿延60公里,一直延伸到浙江的山區。可以說,這一塊對於藍軍的機械化、摩托化部隊,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藍軍寧從北邊和紅軍硬碰硬,也不會自找苦頭,從南邊走。
鑑於藍軍對於道路的嚴重依賴,唐雲生把兩道防線的防守重點,都放在了公路附近。前沿防線和預備隊之間不到二十公里,也就是一個晝夜的路程。藉助茅山以北發達的公路網,強行軍1215小時即可對第一線形成增援。
只要第一線防線能夠堅持15小時,那麼藍方就將面對兩倍的壓力。這樣,在完善的壕溝、鐵絲網、機槍碉堡、火炮陣地的組合防線,還有幾乎十公里一個師的高密度防線面前,藍軍定將被牢牢地擋住,並遭受慘重的損失。
他們怎麼說也只有兩個師,經不起多大的傷亡的。
……
這時候,一個參謀敲門進來。唐雲生轉身皺眉道:
“你們怎麼不睡覺?你們不要因為我起來了,也都跟著起來了。你們這樣明天怎麼演習?”
參謀一怔,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