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慷慨激昂地呼口號外,各個學校的學生幹部都招呼自己學校的同學歸入方陣,給他們倒開水、發給他們印著學校名稱的臂章,然後招呼他們坐下,秩序井然。有些陪同學來的、不太關心的學生,就在邊上聊天說笑,海闊天空的侃大山,不時嘻嘻哈哈,一點也不緊張,顯得很有經驗,見慣這種場合似的。
……
汽車堵了半天,實在過不去,又不敢鳴笛,怕再被認出來遭到圍堵,便悄悄地拐到另一條路上去了。
“日你媽,一有這種事,就是東林大學帶頭鬧,還鬧得最歡。”
司機轉著方向盤,憤憤地罵道。
東林大學……從那幅對聯看,應該就是傳說中的東林書院了。這個被稱作“大明政治家的搖籃”的地方,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東林黨人。看樣子也把主校從無錫搬到南京了。
“群聚黨徒、搖撼朝廷”。
這是後世清初統治者總結明朝經驗,給東林書院下的評語。經過了這一出,現在向小強也有些理解這句話了。
城南的秦淮區還挺肅靜,但昌平侯府門口仍是人山人海的記者。大家都知道女皇這段日子在這裡,各大報館的記者24小時輪流蹲守,希望陛下回宮的時候能拍到。而且自從皇室宣佈陛下康復後,陛下還沒公開露過面呢,再加上這次清虜、大明先後戰爭動員,戰雲密佈,這幾天都是首輔大臣和內閣在出面,講話、宣告都是他們。女皇陛下倒很低調,一直沒出來。
加上這兩天全市大學生反戰大遊行,公然提出“清君側”口號,全大明的報紙都想採訪陛下對此的“感想”。
東廠的三輛車在附近的小巷子裡停住。
“我們不能開著東廠的車進侯爺府,特別是陛下在那兒的時候。”
江美廬說。
不錯,向小強也明白目前的形勢,街上那些“士子”們認為是廠衛為了滿足野心,陰謀挑起了戰爭(其實的確是),這時候千萬要把陛下和皇室撇乾淨,不能讓人覺得是皇室在背後操縱(其實也的確是)。現在那些狗仔隊都練就了認車牌的本事,眼睛往後車牌上一搭,就知道這車是皇家的、廠衛的、政府的、警察的還是軍隊的。
向小強甚至懷疑,有些學生心裡已經想到女皇就是幕後主使人,畢竟都不是傻子。但他們示威的矛頭總不能指向陛下吧?於是廠衛便理所當然的承擔了所有罪責,成了唯一的壞人。
他們把兩輛小轎車停在這裡,所有人都上了那輛大巴。大巴繞道後門,那裡也有不少記者,但每天府裡的禁衛軍換班,就坐這種大巴進進出出。記者們顯然對大巴不感興趣。
……
這次學生大遊行時機太巧了,正好在兩邊快要打仗的時候,他們再有秩序、再守規矩,也會給明朝戰爭動員帶來很大的影響。起碼南京市內幾處關鍵地段交通都癱瘓了,而且他們是反戰遊行,明軍除了徵召預備役入伍外,街頭大概就很難招到志願入伍的青年了。唉,這些學生都不懂事嗎?
一句話,這個時候出這種事,幫了清朝大忙了。
向小強坐在十四格格身邊,望著她,悄悄說道:
“你做的很漂亮啊!”
“這次遊行?”十四格格搖頭悄聲道,“和我沒關係。”
和十四格格沒關係……向小強轉念一想,也對,這幾天十四格格先是全撲在“女俘”這件事上,後面又跟著他們逃亡,清朝戰爭動員的時候,她已經被自己人通緝了,不可能謀劃煽動反戰遊行。那會不會是粘杆處別的負責人呢?
然後十四格格看了他一眼,又輕聲道:
“你別琢磨了,我們粘杆處從沒弄過這種事,這次也來不及弄。是你們明朝內部的問題。”
……
眾人下車。這是一個鋪著細卵石的小庭院,周圍是粉牆黛瓦,牆邊一塊瘦透嶙峋的太湖石,擁著幾叢竹子,牆上嵌著幾塊長條形青石板,鐫刻著歷代名家的書法。
但是牆邊用沙袋堆了個簡易掩體,頂上用厚木板蓋上,鋪上沙袋。形狀像個鄉間簡易廁所一樣。
這應該是遭到轟炸、炮擊時,臨時躲避用的吧。很突兀,讓人一下從鳥語花香中感受到了戰爭氣息。
秋湫和她手下的女孩們下車都很新奇,都知道自己來了什麼地方,興奮地打量四周,儘量壓低聲音小聲說話。向小強的手下們也東瞅西看的,每人兩隻眼好像都不夠用。
庭院當中,兩個少女亭亭玉立。她們一個鵝黃,一個淡綠,都穿著傳統的明朝宮裝,比甲領口輕柔的狐毛擁著粉頸,頭頂梳著宮式髮髻,配著環佩玉簪,很正式,很莊重。
向小強擦擦眼睛,像看戲一樣。這種明式宮裝他穿越來後從未見過,很像《紅樓夢》裡的風格,只是明顯經過近代改進的,簡化了很多,沒有古代那麼繁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