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所以敢對上官這麼講話,可是有原因的。
明朝海軍和美日海軍一樣,都屬於“政令分離”體制,即軍政體系和軍令體系各成一體。
軍政體系的最高機關是海軍部,從海軍大臣、次長到下邊的會計、打字員都屬於文職編制,平時只負責建軍方針、軍事預算、政策法令、軍官升遷和後勤管理等行政工作,以及代表海軍在朝中說話。一般下邊艦隊的事情,它是插不上手的。
軍令體系的最高機關是海軍總參謀部,這是能真正指揮打仗的地方。平日艦隊的作戰、訓練都歸海總參管。它可以指揮調動各大艦隊,指定戰役戰鬥計劃,根據需要從不同艦隊抽調不同艦種組成特混艦隊,等等。
楊次長是海軍部的人,齊司令是海總參的人。雖說行政級別上海軍部次長比潛艇部隊司令長官要高,但一來軍政的人從來管不了軍令的人,二來這個楊次長自身的水平實在不怎麼樣,所以齊司令完全可以不鳥他。
不過當著這麼多外人,同為海軍,齊司令還是給了上官必要的尊重。這幾句話雖算不恭敬,但也說的比較客氣了。
楊次長很是不爽,感到自己作為上級,權威受到了挑戰。他哼了一聲,端起架子道:
“齊司令,你說本官不瞭解潛艇?本官身為海軍次長,如何能不瞭解海軍的每一種艦艇?世界大戰的時候,本官就在海軍部了。不錯,當年德國‘無限制潛水艇戰’,潛艇確實出過一段時間風頭。不過後來協約國採用船隊護航制度,潛艇立刻就束手無策了。不錯,潛艇是新興艦種,但齊司令你不要忘了,這個‘新興艦種’也是公認的過時艦種。隨著聲波探測器的發明,潛艇在海上已經無處藏身了,現在最多是偷雞摸狗,像個毛賊一樣,有機會搞一把,沒機會就呆在家裡無所事事。哼,這種情況,你身為潛艇部隊司令,心裡應該比本官清楚吧?”
向小強坐在下面聽著這種話,哭笑不得。
“潛艇要過時”,這種論調確實是一戰結束後,各國海軍的普遍觀念。
一戰德國潛艇戰失敗後,大家曾經稍稍動搖的“鉅艦大炮”思想,又重新堅固起來。
傳統認為,海戰主要靠戰列艦。英國海軍元帥查特菲爾德有句名言:“戰列艦隊如同棋盤上的‘皇后’,是海上的最終主宰者。失掉了它,就等於輸掉了這盤棋。”
當然,要是中國象棋的話,那就是“車”,一樣的。
到了近代,魚雷快艇興起了。這玩意兒價格便宜量又多,而且目標小、速度奇快,還載著致命的魚雷,像耗子一樣在海面上亂竄,給昂貴笨重的戰列艦帶來極大威脅。
好在魚雷艇不能遠航,後來也有了同樣靈活的驅逐艦,專殺魚雷艇,戰列艦的地位又穩固了。
到了一戰時,潛艇又大顯身手。雖然速度不快,但貴在神出鬼沒,還能遠航。水面艦艇從沒對付過這樣的東西,基本拿它沒辦法。
後來採用了船隊護航制度,把商船集中到一起航行,派驅逐艦護航,潛艇的機會才算少了些。後來又發明了聲波探測器。那時候潛艇也落後,發魚雷時要靠得很近,所以聲波探測器還是很管用的。
再加上德國戰敗,剩餘潛艇全部自沉,算是給潛艇戰畫上了個句號。在人們的心目中,這種東西算是壽終正寢了。於是,各國海軍又變回了“大炮俱樂部”。
……
想到這,向小強心中不禁暗歎:過時?呵呵,早著呢!
幾年後,德國靠什麼差點掐斷了英國的脖子?潛艇!
幾十年後,蘇聯靠什麼和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對抗?潛艇!
等到核戰爆發、世界末日來臨,陸地一片焦土時,靠什麼向對方發動二次打擊?還是潛艇!
臺海導彈危機時,已經進入臺灣海峽的美國航母為什麼突然撤走?據說就是發現中國青島海軍基地裡,有兩艘核潛艇不見了!
要不是此時的希特勒也像你們這些大炮俱樂部成員一樣,目光短淺只認戰列艦、不肯大量建造潛艇的話,人家二戰就打贏了!
唉,該說什麼好呢?這也許就是穿越者的苦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