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雀與雲缺分開,一個人向著城主府的後花園走去。
而此時,在城主府的後花園裡,那個曾經出現在燕家,並且被燕雲楓恭敬地稱為常先生的人正靜靜地佇立在那裡。
常先生也就是常風,他就是大溫此次派來鎮壓各地動亂的總指揮。
常風是大溫將門之後,從小便在軍伍之中生活,其人天賦奇高,特別是在兵法一途格外得天獨厚,曾經在五歲時便已經可以在兩軍沙盤中大敗一些軍中老將,因此也被軍中人戲稱為小軍神。
後來也許是命運使然,常風竟然真的一步步地走到了大溫帝王面前,成為了大溫的軍神。
而在常風成為了大溫的軍神之後,他也確實沒有辜負這個大溫軍神的名號,一個人帶領著大溫軍士硬生生地將大溫的版圖擴大了不知多少。
大溫自開國以來便實行禁武習文的國策,而常風則憑藉一介武將之身,硬生生地在大溫獲得了軍神的稱號,受到了無數人的尊敬,同時也獲得了朝中文臣的認可,可以說是大溫史上第一人。
也許有人會覺得,常風既然如此厲害,那麼,大溫帝王就沒有對他產生過猜忌之心嗎?就沒有想過他會行那功高蓋主之舉嗎?
其實,這種論調並不是沒有在大溫朝堂之上出現過,但是,這種論調一出現,便立馬被人給罵得體無完膚。
而這個不顧自身形象在朝堂之上破口大罵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在大溫被稱作張三軍的文臣之首張玉書。
常風和張玉書雖然一個是武將一個是文臣,但是他們卻都在軍中擁有很大的影響力,一個被大溫封做軍神,一個被世人稱為張三軍。
他們兩人被人並稱為大溫的左膀右臂,乃是大溫當之無愧的肱股之臣。
“常風要是對大溫有不二之心,那我張玉書就甘願把腦袋摘下來給人當球踢。”
這是張玉書在朝堂之上,當著滿朝文武大臣和大溫帝王的面,親口所說。
張玉書一手力保常風不被朝堂之上的有心人惡意攻擊,成為了大溫史上第一個以死保武將的文臣。
而常風也確實沒有辜負張玉書的一片苦心,一心一意地為大溫效忠,從來不曾有過違逆之舉。
甚至,常風為了表達自己對大溫的忠心,立誓終生不娶一人,寧可常家就此斷後。
雖然後來在大溫帝王的勸解之下,常風還是娶了親,可是他卻沒有養育一個兒子,所育皆是女兒,家中未曾添有一個男丁。
常風此舉曾被張玉書大罵愧為人子,可是儘管如此,常風依然是沒有改變自己的做法。
後來大溫帝王得知此事後,大為震動,親自來到常家拉著常風的手告訴他,就算常風生一百兒子,他也容得下,大溫也容得下。
武將在大溫的地位是算不得高的,即使常風如此厲害了也是一樣。
就算他是大溫軍神,他依然不敢像朝中文臣那樣。
甚至,他連養育一個兒子來傳宗接代都不敢。
大溫國策國情如此,即使是常風也無力做些什麼。
所以,在大溫朝堂之上,常風即使是貴為軍神,也一樣是謹言慎行,從不會輕易開口插言軍事,只有大溫帝王開口問他時,他才會作答一二。
否則,他絕不會開口說一個字。
而這次大溫要派人鎮壓各地動亂時,常風之所以會一改往日作風,主動地開口接下了這個旨意,不是因為別的,皆是因為在這之前張玉書曾經找過他一次,並且告訴他一定要把這個事情接下來,因為這很有可能關係著大溫的未來。
張玉書那次如此告訴常風時,常風還有些不解其意,但這次他經歷了這場碎葉城的動亂後,他終於是體會到了張玉書當時去找到的用意。
張玉書是希望他能第一個接觸到這件事,並且為之想出應對的計策來。
“張大人,你這次恐怕是高看我常風了。”
常風低頭看著滿園的落花,露出一臉的苦笑之色。
他這次不但沒有想出應對的計策來,反而是被人給打了個措手不及,一敗塗地。
“常將軍何必如此自嘲?勝敗乃是兵家常事,何至於此。”
雲雀剛一步邁進園子,便聽到了來自常風的自嘲之言,對此,她不由得開口勸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