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劫聞言一驚,是啊,寺中當年實力疲軟一事雖江湖之上皆有耳聞,但十二位渡字輩大師閉關不能出來一事卻是隻有寺中幾位高僧知曉。要知道,少林寺除卻武道實力之外,其宣告威望在江湖甚至廟堂之上都是一流的。要不是對當年少林內中情況瞭解甚是清楚,旁人絕不敢貿貿然就對少林下手。
董平道:“嵩山樹林茂密,難道就沒有禁火的戒律?”
“自然有。”
董平心思轉動,少林寺一切規矩歸戒律院執掌,當年俗家弟在三戒壁下燃放煙花,戒律院不出手製止,其中定有貓膩。
“當年的戒律院首座是哪位大師?”
聽董平如此問,慧劫大師自然明白他心中的懷疑。不過他卻苦笑一聲道“當年的戒律院首座已然在十五年前便圓寂了。即使他曾洩露過少林寺的機密,那也隨著十五年前的一把大火隨風而去了。”
董平低呼:“阿彌陀佛。”
死者為大,董平剛才所想也不過是猜測而已,當年真相如何,怕也是隻有那主使者知曉了。
看蕭山鳴深情蕭然,孫明香寬慰他道:“雖然今日我們併為知曉那人的身份,但至少我們知道了那人是個武道奇才,修為高深。江湖雖遠,但這樣的人物卻是不多的,咱們慢慢找下去,總能找到他。”
蕭山鳴展露笑容道:“阿香說的是。”
此時董平開口道:“那人當真一點痕跡都沒留下?”
慧劫沉吟半晌道:“蘭花香。”
又是蘭花...
轉眼入夜,董平身子已好了九成,幾人約好休息一晚明日北上。蕭山鳴攜帶著女眷留在寺中不方便,他便帶著孫明香下了山,去不遠處的鎮子裡找了間客棧住下。而董平與林三川二人,仍住在寺裡。
董平吃過晚飯後便來到了戒律院,慧敏大師正好在院裡。
來至慧敏大師禪房,見他正在燒茶。董平便微笑道“大師好雅興。”
慧敏笑道:“董施主請坐,來嚐嚐老衲燒的茶。”
董平道:“先燒水,再烘焙茶葉。這種燒茶的方法在我大宋的屬國大理倒是常見,不知慧敏大師竟深諳此道。”
慧敏將澄黃透亮的茶葉倒入碗中後說道:“早些年朝廷曾派僧人去大理的圓通寺交流佛法,老衲有幸前去,在大理學會了這燒茶的伎倆。寺裡的人喝不慣這太過醇厚的茶水,但老衲卻是喜歡的緊。”
董平端起茶碗抿了一口,說實在的他也喝不慣這燒茶。他笑笑便岔開話題說道:“學生來此處,主要是想借閱一下少林寺近些年來得記事卷宗,不知道方不方便。”
慧敏鎖起眉頭考慮了一番後道:“董施主要借,這自然沒有問題。但只在卷宗房裡看就好,切莫要帶出去。”
董平當即道:“這是自然。”
少林寺自北魏孝文帝建立至今已有近千餘年之久,其與武當道門是立足江湖最悠久的兩大門派之一。而劍墟雖為當今第一宗門,但其從大宋初年立派開始也不過幾百年之久而已。一箇中年和尚將董平領到卷宗房門前開啟大鎖後躬身道:“貧僧就在外面候著,若是董施主有何需要,只用喊一聲就行。”
“多謝師父。”董平說罷,便推開門走了進去。
卷宗房內寬廣,乾淨,一看便知是每日都有人來打掃的。董平穿行在林立的書架中,直奔存放二十年前大觀年間卷宗的書架走去。
董平上下看了看,記載有二十年前少林寺遭難一事的卷宗被放在最醒目的位置。想來也有知恥後勇的警示之意,董平取下卷宗仔細翻閱,上面所記載的情況與慧劫方丈所說的大致相同。只不過當年劫難之後,時任戒律院首座的慧能禪師自願領責一事卻被慧劫方丈給隱去了。想想當時慧劫大師的表現,他應該是早就對慧能禪師有所懷疑。不過既然斯人已去,慧劫大師就想保留慧能禪師一個清白吧。
董平將卷宗放回原位,又抽出了一本小冊子,上面首頁寫著慧能二字。翻來一看,裡面盡是慧能大師平常閱讀佛法記載下來的感悟。董平看了看只覺其中記載的文字,真當是字字珠璣。這一看董平便不由自主的沉了下去。董平觀書驚歎,對佛法有如此深厚理解之人定然不會做出賣寺院機密的歪門勾當。他繼續往下翻去,只見在二十年前驚蟄時分前的幾天,慧能大師的冊子裡多出了另一個人的感悟。那人法號,悟緣。
那悟緣對佛法的感悟足足記載了兩頁,接下來是慧能大師的批語“悟緣徒極有慧根,與我佛有緣,大善。”
董平心中起疑,他再往下翻去,只見後面幾頁都是用毛筆亂畫的雜線。然後便是連著十幾頁的空白,最後一頁赫然又出現幾個慧能大師的字,上面寫著‘吾來贖罪!’上面記著的日期就是十五年前慧能大師圓寂前的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