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園的佈局充滿了風水的奧妙,整個莊園彷彿是一個巨大的風水陣,匯聚著天地間的靈氣。看在了眼裡,張藝興感覺到千門的第一代人也不是一個等閒之輩,莊園的主人在建造之初要麼請來了風水大師親自指點、要麼他自己就懂得風水,只有這樣才能有如此的莊園,又能擁有如此好的風水。
看到了這裡,張藝興腦子裡馬上就想到了在澳島,用讀心術讀取千門門主袁千山的記憶之中,關於千門的這座莊園,還流傳著許多傳說軼事。有人說,千門的第一代主人曾經是一位富甲一方的商賈,他在這座莊園裡過上了幸福安逸的生活;也有人說,千門的第一代主人曾經是一位才情出眾的文人墨客,他在這裡留下了許多傳世佳作。這些傳說讓千門的莊園更加充滿了神秘和魅力。
從袁千山的記憶之中,張藝興還知道,在千門總部,每當夜幕降臨,莊園裡便瀰漫著一種寧靜而祥和的氛圍。月光灑在青石小徑上,映出斑駁的光影;樓閣的輪廓在夜色中若隱若現,彷彿是一幅水墨畫;池塘裡的水面泛起微微漣漪,彷彿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張藝興感覺自己看到的,隱藏在這片深山之中的風水寶地,古老的莊園彷彿是一顆璀璨的明珠,靜靜地散發著光芒。它見證了歲月的流轉和歷史的變遷,也承載著無數千門之人的夢想和傳說。在這裡,時間彷彿凝固成一幅永恆的畫卷,讓千門的高層之人流連忘返、沉醉其中。
想到了這裡,張藝興開啟了黃金瞳透視異能之眼,將整個莊園看了一遍,沒有發現袁千山和在澳島看到的那些人,不知道他們是沒有回來,還是又到其他什麼地方了?還是讓小鬼子全部給幹掉了?
原來張藝興打算將千門的總部給摧毀的,將千門徹底的從這個世界給抹除掉,現在他改變了主意,上天都有好生之德,既然千門從古至今都是存在的,他也遵循那句老話: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張藝興很快就找到了千門總部的地下藏寶庫,在自己的黃金瞳透視異能之眼看過之後,讓他倒吸一口涼氣,沒有想到千門總部的地下藏寶庫裡藏寶如此之多,不知道是多少代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不過要想找到藏寶庫並進去的話,對於一般人來說還真是比較難的,因為很難發現什麼地方是千門的藏寶庫,藏寶庫的入口是一種機關設定,不過這種機關在張藝興的黃金瞳透視異能之眼之下就一目瞭然了。
張藝興走到了千門藏寶庫的門前,找到了開啟藏寶庫的機關按鈕,按了下去,就聽嘎嘎嘎響了一會兒馬上就出現了一個進入藏寶庫的大門……
幾分鐘之後,張藝興又從藏寶庫裡走了出來,他非常的滿意,按下機關按鈕將藏寶庫的門又給關上了,同時又靈力之劍破壞了一處的機關設定,將來千門的人再想正常開啟藏寶庫的門是不可能了。
張藝興也是想給千門之人造成一個錯覺,他們今後只有破門進入藏寶庫了,要想破門的話,藏寶庫裡面還有機關,他們又怕裡面的機關毀壞裡面的藏寶,恐怕也不敢輕易的破門而入。
至於將來千門如何再進入地下藏寶庫,張藝興就不用再去操心了,他走出千門的莊園,又看了一眼身後的莊園,然後就駕馭隱形飛梭向燕京的方向飛去了。
張藝興坐在隱形飛梭裡,腦子裡回想了剛才在千門的地下藏寶庫裡大概的一些收穫,黃金當然都是古時候那些金元寶什麼的,現代社會的金磚、金條也有但數量不多,沒有金元寶多,黃金差不多有300噸的樣子,正宗的西域和田羊脂玉籽料有幾箱子,差不多有一千公斤的樣子,大大小小的和田玉籽料張藝興很喜歡,看到那些大的有拳頭大小,小的一般都像鵝蛋、鴨蛋、雞蛋大小,甚至更小的和田玉籽料,張藝興感覺光這些和田玉籽料就能值不少錢了。
……瓷器、青銅器、玉器、古玩字畫,哪個朝代的都有,整整一個地下空間都是儲藏的古董,當然現在說是古董值錢了,在過去他們那個年代能收一些被現代人稱之為古董的老物件,充分說明千門藏寶庫裡的寶藏也是他們一代一代有愛好古物的人才收藏起來的,到了今天這個年代才成為了值錢的古董。
不過還有一件讓張藝興十分驚奇的是,在三個箱子裡分別裝著“龍頭鍘”、“虎頭鍘”和“狗頭鍘。”
張藝興在心裡想等回到燕京之後,就將這三口鍘刀送到炎黃博物館裡向遊人展覽。
張藝興收回了繼續盤點藏寶庫裡面藏寶的思緒,馬上就想到了在宋朝時期包公(包拯)的故事中,三口鍘刀分別名為龍頭鍘、虎頭鍘和狗頭鍘,是包拯用於維護社會公正和法律尊嚴的象徵。
龍頭鍘,代表皇權和法律,專門用來處決犯下重罪的皇親國戚。這體現了“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平等思想,強調了法律的公正無私和鐵面無私。使用龍頭鍘時,包拯展現出堅定不移、果敢無畏的精神。
虎頭鍘,用於處決宋朝的貪官汙吏和禍國奸臣。這代表了包拯嚴格依法辦事,不畏權貴,不徇私情的形象。使用虎頭鍘時,包拯表現出威嚴和公正,彰顯了他對法律的尊重和公正執法的決心。
狗頭鍘,用於處決當時宋朝土豪劣紳和惡霸無賴。這體現了包拯關注受害者權益,注重法律執行和公正審判的一面。使用狗頭鍘時,包拯展現出仁慈和同情心,同時也堅持法律的公正和嚴肅。
總的來說,這三口鍘刀分別代表了當時宋朝法律的公正無私、威嚴公正和仁慈同情,是包拯維護社會公正和法律尊嚴的重要工具。透過這三口鍘刀,包拯在不同情境下采取不同措施,以維護法律的尊嚴和社會的公正。這也體現了宋朝時期包拯作為一位公正無私、鐵面無私的清官形象,深受百姓愛戴和尊敬。
想到了這裡,張藝興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