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帝國將官們在看完高弘圖的奏疏一初始也都保持了沉默。
整個殿內的氣氛顯得很沉悶。
“陛下!”
一聲雷鳴般的叱喝,讓崇禎帝朱由檢和帝國官員們抬起了頭。
俄然。
朱由檢只見周遇吉走到了自己面前,單膝跪了下來:“外番無道,殺我同胞,微臣請領軍立刻奔赴南洋,殺盡西洋賊寇!”
“微臣也請命,我漢民豈能容他們如此屠戮,此仇不報,微臣寢食難安,請陛下下旨吧!”
劉芳亮也單膝跪了下來,義憤填膺地說道。
連劉孔昭也不甘落後,虎虎生威地走上前來:“只要陛下您一句話,微臣就立即領海軍踏平他什麼巴達維亞城,將那些西洋番剁了餵狗!”
而一直還一言不發地李巖這時候走上前來,雙手合併舉過頭頂,向朱由檢行了一禮:“陛下,微臣不得不說的是,年初我們已定了戰略,帝國依舊是實行先北後南之策,如今陸軍主力基本集中在東北與山東,而海軍也集結在松江,錦衣衛主要精力也已在倭國與朝鮮,我們打倭國的戰爭計劃難道要就此擱置不成,雖然南洋民情如火,可我們就此更改帝國戰略,實在是頗為不妥,請陛下三思而定。”
崇禎帝朱由檢承認李巖說的很對,現在自己給大明帝國剛制定的軍事戰略是先北後南,先打下倭國,再北定朝鮮,鞏固大明對臺灣以北的控制權再經略南洋。
但現在荷蘭人正在南洋對漢民大肆屠殺,朱由檢不知道如果再自己大明再拖延一刻,整個南洋的漢民會不會被屠盡。
那樣的話,不但讓這些荷蘭人更加鞏固了對這些殖民地的佔領,甚至也會給大明以後奪下這些殖民地增加困難,甚至也會導致大明以後在佔領殖民地後沒有多少漢民可以統治。
無論是基於同胞感情和大明長遠的利益,朱由檢現在都不能坐視荷蘭人和當地土著隨意屠殺漢民。
“天有不測風雲,世界局勢在變化,即便是定好的戰略也要發生改變,現在我們若放任這些西洋番屠我漢民,他日我大明佔據這些地域將無民可統御,且我漢人素來最是勤勞守禮,待人寬厚,而今卻屢屢被外虜所屠,朕有意重現我漢家雄風,一如漢時陳湯所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如今既有外番不懼我大明天威,敢屠我漢民,朕若不盡殺其賊寇,朕有何顏面做漢家皇帝!爾等毋再多言,朕意已決!”
朱由檢冷聲一喝。
李巖等只得拱手:“臣等遵旨!”
……
天剛剛破曉,帝國將官們才開始離開紫禁城,而朱由檢也才躺在軟塌上打了個盹兒。
但這才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帝國的國家機器開始進入了一個忙碌的運轉期。
朱由檢當天也向內閣下達了戰爭動員令,並決定由馬士英連任首輔,避免帝國行政系統因換首輔引起紊亂。
而馬士英也因此帶著整個內閣系統迅速準備對南洋戰爭的後勤支援。
同時,大元帥府代表大明皇帝正式下達對尼德蘭國的宣戰令,尼德蘭自然指的便是荷蘭,而宣戰理由自然也不必細述,人家已經向漢民舉起了屠刀,大明已經完全有理由對其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