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年前大明連挫清軍兩次南下之徵開始。
滿清統治區裡許多掌有軍權的漢人地主便已有不少蠢蠢欲動的要起兵響應大明的。
若不是滿清為維護自己的統治做出了一些妥協政策讓這些實力派漢人勢力稍微安定了下來,只怕在北伐前,滿清後方就已經大亂。
而隨著大明近衛軍勢如破竹的北伐態勢,如今這些實力派漢人勢力響應大明的北伐戰爭自然也是不足為奇。
畢竟如今周則率先起兵反清搖身一變成了大明總兵官已是最鮮明的例子。
而再加上近衛軍對於不起兵反清計程車紳地主們的嚴懲都促使著一些對大明還有眷念的漢人勢力陸續起兵反清,而不敢有絲毫拖延。
尤其是在山西陝西這些滿清控制力度不大的地區,各種起兵反清的大小勢力更是風起雲湧。
姜瓖只是這裡面最大的一股勢力,在原本歷史上,姜瓖便在順治五年起兵反清,如今選擇起兵反清也是在清理之中。
本來近衛軍第三軍進入山西后便已讓山西的清軍疲於應付,如今姜瓖一亂,整個山西也就太原、平陽等幾座孤城還在清軍手中。
多爾袞不得不做出放棄山西的決定,命令山西巡撫祝世昌集中所有兵力固守太原,阻擋明軍由真定府方向走保定進京的道路。
而同時,多爾袞又立即調集大同府內清軍撤出大同固守紫荊關和良鄉,阻擋姜瓖由大同走紫荊關入京,且命鎮國公韓岱帶紅衣大炮和三千火器兵支援紫荊關,負責紫荊關一路的防務。
接著,多爾袞又命固山額真石廷樞撤兵固守保定與天津衛以及通州三處要地,以阻擋明軍從這三處路線進京。
除此之外,現在還未收到祖大壽在山海關情況的多爾袞為防範山海關失陷後帶來的後果命英親王阿敏親率五千鐵騎與一萬火器兵加強薊州開平衛防務。
而在崇禎二十三年五月時,滿清輔政王濟爾哈朗奉旨與正紅旗都統兵部尚書噶達渾領五千滿洲鐵騎和兩萬清軍步兵巡視密雲後衛。
同時順治旋即又於五月中旬下詔北狩漠北,於五月十七日出發,六月初一躍長城古北口,抵達滿套兒。
也就是說,截止到崇禎二十三年六月,滿清勢力已基本只佔據有關內的北直隸以及山西陝西部分地區還有就是在關外的奴兒干都司。
姜瓖是在崇禎二十二年十二月起兵造了滿清的反,殺了滿清大同巡撫耿淳滿門,但耿淳則僥倖逃脫。
後來姜瓖又於崇禎二十三年一月進佔懷仁與高山衛,並開始主動聯絡大明近衛軍。
而此時,大明近衛軍第三軍第一兵團已進佔黎城、潞城,並在崇禎二十三年一月二十日包圍了潞安府。
因清軍在山西的所有兵力已經集中到太原和撤回入北直隸,所以即便是潞安府這種控扼晉東南兩天要道的重鎮此刻也沒有任何什麼清軍防守,只有一些當地的一些地主武裝在替滿清守城。
多爾袞自知自己的大清難以抵擋大明北伐的攻勢,也就進一步給予一些漢人地主武裝優待政策,不但允許其組織團練武裝還命各地督撫將各自都統、提督、總兵、道臺、知府、知縣的官身毫不顧忌地賜給了這些地方官紳。
一時間,整個山西、陝西、北直隸一帶冒出許多清廷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