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緊隨著洪承疇部清軍主力南下湖廣的清軍何洛會部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會被近衛軍第四軍包圍。
他是南征大明的幾路大軍中勢力最弱的,正因為此,何洛會進兵很謹慎。
但也正因為謹慎,他的進兵速度非常緩慢,既怕被離清軍主力洪承疇部太遠,又怕被主力洪承疇部給拉扯上做了陪葬品。
而這恰巧就給了近衛軍第四軍合圍他的充足時間。
何洛會在打襄陽不成後便沿著官道去了隨州,但恰巧也在隨州和近衛軍第四軍第二兵團直接碰上。
而第一兵團也尾隨而來,與第二兵團在隨州合圍住何洛會。
作為清廷的一等公,何洛會自然也不是清廷簡單的人物,功勳卓著不說,更是深得多爾袞信任。
不過,如今他也只能等待著被近衛軍俘虜的命運。
近衛軍第四軍已經不是當年,大量基層軍官皆是近衛軍第一二三軍的老兵充任,戰力早已不凡。
如今何洛會的十萬人馬自然也很難從近衛軍第四軍手裡突圍出去。
從十二月二十五日近衛軍第四軍發起總攻後不到五日,何洛會的十萬人馬被全部殲滅。
而他本人也在一處山洞裡被近衛軍第四軍戰士活捉。
總之,在崇禎二十一年的春季到來之際,滿清發起的這場第二次伐明之戰便宣告徹底失敗。
八十萬清軍中除部分被俘虜外,其餘盡數被全殲,也有少部分失蹤者,不過可以忽略不計。
其中多羅郡王阿巴泰、一等公譚泰、一等公何洛會、內院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洪承疇、固山額真佟圖賴、梅勒額真鰲拜被俘虜,平西王吳三桂等被殺。
整個清廷的生力軍被盡數剿滅,乃至從遼東到北直隸皆被近衛軍攪亂了一遍。
滿清一敗塗地。
大明再一次完勝。
朱由檢回師江南途中得知此訊息後當即下旨,著第一軍立即擴充一個兵團,與近衛軍第三軍擴充的一個兵團合編成近衛軍第七軍。
同時,朱由檢則任命劉肇基擔任第七軍總兵官,陳子壯為總督,翁正春擔任第七軍第一兵團為副總兵,閻應元因在此次大戰中表現卓越被破格提拔為第二兵團副總兵。
而按照大元帥府軍令,近衛軍陸軍第七軍一旦整編完成便立即開赴西南。
近衛軍第三軍和第一軍則留守山東和在河南整訓休整,補充新兵以及承擔俘虜改造與分派工作。
這些事務自然是由李邦華和李明睿兩位總督負責。
大明現在有許多礦山以及硫酸廠、硝酸廠、燒鹼廠,這些都是高危險的工種,但又是大明軍事工業不可缺少的原料生產基地,而讓這些俘虜幹這些危險的工作自然再合適不過。
畢竟這些人在戰爭中欠下了罪孽,讓他們服役是再合適不過。
無論其在滿清中的身份有多高,都會被先安排到各地工作服從勞役工作,直到三法司會審對其重新定罪之時。
當然除罪大惡極者會不再勞役而被凌遲或斬首外。
品級較低或者無足輕重的只幹過欺負老百姓的普通清軍俘虜則大多數還是繼續服從勞役工作,接受改造,一般會有個接受勞動改造的時間,最低是十年,最高是終身。
這種勞役工作是朱由檢為充分利用人力資源而發明的。
當然,這些人既然是服勞役也不會有什麼報酬與從事相關工作的百姓們的待遇自然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