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民國的春秋 > 第二百一十七章 以工代賑的設想

第二百一十七章 以工代賑的設想 (第2/2頁)

“都坐吧,今天隨意聊聊,我剛好把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說出來,讓你們給我參謀參謀。”

王西海將會議室窗戶全部開啟,新招來的文員進來幫他們泡好茶後攤開筆記本在一旁做會議記錄。公司這塊老伊和王西海管理的還真不錯比天星鎮那邊要正規。

“老施賬目上盈餘肯定不少了吧。”

“嗯,這個月雖然徐州消耗不少資金但賬面上錢是增加不少。”

“我在考慮,我們不但要善於賺錢也要善於用錢,錢躺在賬面上就是死錢,只有將錢投入最需要的地方,刺激地方經濟發展才會有滾雪球效應。”胡文楷停了一會繼續說。

“三個省幾千萬人口,特別安徽那邊溫飽還成問題。直接給糧食賑災是不行的,這樣會培養人的惰性,養成他們不勞而獲的惡習。”

“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些人捱餓,我在想是否我們提出一部分錢購買糧食,在安徽、蘇北採取組織賑濟物件參加工程建設,使賑濟物件得到必要的收入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達到賑濟的目的。”

“形成一批公共工程和基礎設施,對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長期發揮作用,以工代賑具有“一石三鳥”之功效。同時,還可以激發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擺脫“等、靠、要”等消極意識。”

胡文楷看了看在座的幾個人,自己懊悔起來怎麼找來這幾個人討論這事。兩個老外壓根就不可能對民生問題有過度關心。還得硬著頭皮往下說。

“就像以前我們在海門和南通一樣提供食物組織農民修建道路。這次我們直接提供大米組織安徽、蘇北農民修建道路和水利工程,山區的給大米購買他們的石料。太湖流域用大米或金錢組織民工完善水利設施和加固太湖堤防。”

“杭州那邊用大米或金錢組織民眾修建西湖圍堤,採用山區石料。”

“今冬明春力爭做到每個縣有一座水庫,每個村有一個池塘。村村有旱廁,每個鄉有兩個旱廁,縣城有沖水廁所四座。”

張紅芳問:“老闆你準備在這上面投入多少資金?”

“資金不可能一次投入,肯定是分月投入,我初步想投入五百萬元。大部分投入到安徽和蘇北,蘇南和浙江的由各地方政府拿錢。”

“太湖的治理,蔣秋鳴你和王長榮他們幾個商量一下不能少於二百萬。不能等到發洪水時再去治理那就晚了,一場洪水發下來上海、蘇州、浙江一帶損失的會超過上千萬。”

蔣秋鳴點頭說:“老闆其實我和王長榮已經談論過這事,他的意思是冬天召集民工加固太湖大堤,既然老闆發話了,我也覺得這件事遲早要做,遲做不如早做,還可以讓貧困農民增加收入。上海市方面拿出六十萬,王長榮那邊要出一百萬,剩下的四十萬由浙江那邊出。”

胡文楷補充道:“堤壩是一方面,關鍵要重新修建水閘和蘇峻河道。”

鄧鈞說:“老闆安徽其實已經開始以工代賑了,各縣從六月初就開始了每個縣連線公路,不過他們採用的是我們以前的方法提供三餐。”

“效果怎麼樣?”

“老闆你不知道皖北那邊窮的可憐,以前海門算是窮的叮噹響,皖北連響都響不起來。一聽說做工給飯吃全家老少都出動,那個慘象一家五口只有兩條褲子。”

“蔣秋鳴、張紅芳你們在上海和蘇南發動群眾捐贈舊衣服運到皖北,還有鄧鈞你和安徽那邊說一聲不但要保證一日三餐,還要適當的給予一些大米。否則沒有工做時吃什麼,我們不能讓屬下的人民餓死。”

“老闆,徐州和南京倉庫裡存有以前齊燮元部隊的軍服,這些軍服我們部隊也不用不如運到皖北給那些民眾。”張紅芳對物質瞭如指掌。

“張紅芳你估計這些軍服大概有多少?”

“我上次統計一下大概有三萬多套,還有不少棉被。當時部隊當戰利品移交過來的。”

“明天組織車輛立即全部運送到皖北,讓安徽方面組織人員發放,你們這邊募捐也不能停。”

老施感嘆的說:“老闆我支援你的做法,這其實是叫輸血,讓民眾渡過難關。對下一步發展打好基礎,現在看起來是花費不少但這些花費會得到鉅額回報的。人民富足了才會有購買力,我們的商品才會有人買,我們的工廠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工人,老闆的部隊才會有忠誠的戰士保衛我們的成果。”

胡文楷讚許道:“老施分析的很好,不愧是國際友人。”

“老闆,我準備加入中國國籍了,我是猶太人,我在這裡才覺得自己是個完整的人,沒有歧視,人也自由。”

“歡迎!蔣秋鳴你負責把老施的戶籍搞定,順便記住讓老施請吃一頓。”胡文楷高興的說,老施是猶太人他是知道的,猶太人在歐洲一直受排擠能到中國落戶也是好事。

最新小說: [蝙蝠俠]老爺到我碗裡來 漫威BOSS 未來科技代理人 重生之小龍女,遊走諸天 丞相微時妻(雙重生) 假千金拒絕做妾,囤糧滿倉度荒年 開局一個“碗” 快穿萬人迷:綠茶女配爽翻了! 快穿:炮灰女配不想參與你的劇情 慘死後重生在七零,開局先刀養妹 穿書後和宿敵的CP爆了 穿到女男平等的世界後素人出道了 穿成反派攝政王的寵婢 穿成惡毒長姐的養娃攻略 道觀繼承人她穿書後在當召喚師 重生年代好年華 重生被阿姐搶走人生後,我樂了 金手指對我無效 魔姬今天也在撩漢[快穿] 大明國醫:從九族危機到洪武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