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爺,您看前面人好多,好熱鬧,要不要去湊個熱鬧?”
嗯?其實吳起早就注意到了,只不過不知道是什麼地方,藉此機會問:“這是什麼地方?”
吳橋不知道少爺為啥問這麼白痴的問題,但職責所在還是回:“上萬戶府鎮撫司,也可以叫做上萬戶總管府。”
吳起點點頭又問:“既然如此,本少爺考考你,這總管府都有什麼官,誰的官最大?說好了有賞。”
吳起一聽有賞頓時來了精神:“回少爺話,高州路屬於上等,這上萬戶府,管軍七千之上。
達魯花赤一員,萬戶一員,俱正三品,虎符。
副萬戶一員,從三品,虎符。
鎮撫司,鎮撫二員,蒙古、漢人參用,蒙古鎮撫一員,漢兒鎮撫一員,從五品。
鎮撫司無統兵之權,有權利令上萬戶大將軍暫時失去調兵的權利。
另外,達魯花赤才是地方政權的實際最高長官,也沒有統兵之權。
如地方出亂子需要發兵鎮壓,萬戶大將軍必須得到達魯花赤的同意才可以發兵,若沒有達魯花赤的首肯,那麼地方一切軍政行動可視為造反。
而且,達魯花赤還兼任鎮撫司,鎮撫司除了監察軍隊以外,還有掌管地方經濟,比如稅收,招募軍餉,拉壯丁等等職責。
元朝法律規定,漢人和南人不得出任主官,只能為副官,但是也有例外。
比如;高州路上萬戶大將軍主官,高州城上千戶所郎將就都是以漢人為主官,而且還是董家的人,還有吳家本家兩個萬戶大將軍都是主官。
吳丶董兩家的分支在湖廣行省各地縣丞丶千戶丶百戶數不勝數,勢力之大這就不用說了。
《上千戶所,管軍七百之上。
達魯花赤一員,從四品。
蒙古正千戶一員,從四品,金牌。
漢兒副千戶一員,正五品,金牌。
彈壓蒙古一員,從八品。
彈壓漢兒一員,從八品。》
彈壓屬於情報一類,以及接手各地舉報資訊,如其認為某地方確實有暴動,會根據事態大小決定是否出兵鎮壓,如事態很小隻是懷疑態度,彈壓會以了寧可信其有的態度,還會親自前去核查。
核查結果,呼叫什麼部隊或是調動多少人,彈壓會上報千戶所達魯花赤,然後再由達魯花赤下決定。
千戶所的達魯花赤;認為千戶所不能夠平亂,就會直接向總管府請求動用萬戶兵丁發兵。
往往這個時候就意味著真的出事了,總管府的達魯花赤不會阻攔,而且還會大力支援平亂。
總之一句話,整個元朝從軍政到民生,最終話語決定權都在蒙古人的手裡。”
吳橋開始還興致勃勃的說著,說著說著就壓低了聲音,不知不覺盡然是一股腦的全說出來了,語氣中還帶著一絲絲不甘心的憤慨。
驚訝了,沒想到身為一個,吃喝不愁,用度不愁的下人還有這一面,吳起很滿意這個跟班現在的狀態。
至少這個貼身跟班心有怨氣,那就有男兒該有的熱血,一個小小的跟班都如此,更別說身有武藝的大壯等護衛了。
吳起對造反大業又多了幾分信心,心中高興之餘給所有人賞銀十兩,賞是沒錯但也是封口費,眾人心裡很清楚。
隊伍繼續上前,越靠近人越多,幾個護衛上前開路,連罵帶打終於給少爺讓出一條路。
人群半數都是蒙古人,另一半就是漢人和南人了,見到吳家護衛這麼囂張都是敢怒不敢言,更何況這裡是上萬戶總管府,任誰也不敢在這裡造次。
他們不敢對吳家怎樣,並不代表別人不敢。
人群中心也就是上萬戶總管府大門口,有十幾個少年與吳起的年紀差不多大,多數都是蒙古丶色目人貴族的直系嫡子嫡孫,還有少數如同吳家這樣大家族的嫡子嫡孫。
吳起從轎子下來後,將扇子拿在手中,邁著四方步走向眾公子哥的群體,在記憶中這些人都認識,而且分兩大派系。
蒙古人領頭和色目人為第一大派,吳起領頭率領董家嫡長孫《董強》和漢人和南人《少數民族》各大家族嫡子嫡孫為第二大派。
第一大派人多勢眾,天下軍政大權還是其長輩所掌控,總是穩穩壓著第二大派,這讓吳起的心裡很不是滋味。
一共十六個紈絝,己方加上自己僅僅六個人,再看向另一夥十個人,吳起的胸口頓時充滿火氣。
氣的不是對方人多勢眾,氣的是對方十個人裡面竟然還有三個漢人,話說;寧為雞頭不為鳳尾,這是赤.裸.裸.的打臉啊,打的啪啪響,吳起都感覺的到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