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根本不會問為什麼,只要歐根下令,他就會立刻去執行,這是他很大的一個優點。
“海德堡,我們來了,希望不要讓我失望吧。”歐根目視前方,海德堡,已經是他們最後的希望了。
......
醫術大賽進行到現在,其實已經有些變質,很多人都不再追逐最初的目的,而是開始著眼於一些蠅頭小利。
一開始,這些醫生趕到海德堡的時候,每個人都是雄心勃勃,憧憬著自己找到解決黑死病的方法,帶走那個最高的桂冠,以及十萬基爾德金幣的大獎。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逐漸發現這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黑死病就像是一個無解的謎團,僅憑現有的條件,他們根本沒辦法找到解決黑死病的辦法。
他們甚至連了解黑死病都做不到,沒有病患能夠讓他們觀察,也沒有樣本讓他們研究,一切的行為都只能停留在猜想上,他們就像是盲人走迷宮,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沒有什麼依據,全憑自己的想象。
所有人都只能提出一些設想,然後透過醫術大賽的工作人員傳遞到波河防線,經由波河防線實際檢驗之後判斷這些設想是否有價值。
最後再將檢驗後的結果反饋到這些醫生的手中,所有情況都只能夠透過文字表述來傳達,這樣一來,和現實自然會產生一些偏差,就是這些偏差,讓他們同真相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遙遠,所有的努力完全看不到有什麼實質性的效果。
正常來說,就算這些醫生湊在一起一百年,也不可能是找到什麼剋制黑死病的辦法,但有時候命運就是這麼奇妙。
再一次意外的契機當中,某個被上帝眷顧的寵兒突然靈感爆發,到達了某些前人從未到過的領域。
然後再加上一些天賦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另闢蹊徑,獲得超乎人們想象的成果。
此刻位於海德堡的無數研究小組當中,有這麼一個研究小組,名字叫做‘諾貝爾研究小組’。
之所以會叫這個名字,是因為整個研究小組裡就只有一個來自瑞典的醫生,研究小組便是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在知道的人們的口中,諾貝爾研究小組已經成為了一個被眾人調侃的話題,當一場小型談話會的氣氛變得有些僵硬之時,只要有人提起諾貝爾研究小組,立刻就會引發一陣心照不宣的笑聲。
笑聲過後,這些人就會又一次滔滔不絕的敘述起來關於諾貝爾醫生的搞笑事蹟,彷彿諾貝爾醫生自己就是笑料的化身,不管他做什麼,在其他人眼裡都是搞笑的。
之所以會這樣,因為那位諾貝爾醫生,本身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怪胎’!
諾貝爾醫生沒有朋友,他從來都是獨來獨往,一個人從瑞典趕到海德堡,一個人參加醫術大賽,一個人建立研究小組,一個人進行研究。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算了,更糟的是,直到目前位置,他都沒有在醫術大賽上提交過任何有價值的建議,也沒有接受任何來自波河防線的任務。
換句話說,諾貝爾醫生從來都沒有為抵抗黑死病的事情做出過任何貢獻,不過他依舊留在海德堡當中,享受著醫術大賽給予每一位醫生的津貼,日復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