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天偉的手藝自然沒得說,既能燒出野灶的豪放,又能炒出家居的精緻,十八般武藝全都使上了,能差到哪裡去?
這還是他歸國之後第一次這麼全面的展示自己的廚藝,就連像來對吃不怎麼講究的李雲天,這回也讚不絕口。
只是可惜了李悅不在家,李雲天看著一桌子菜餚心道。
譚政委和李雲天生活了一輩子,哪裡不懂李雲天的心思,只用手輕輕的壓了一下李雲天的手背,便讓李雲天從這想法裡解脫出來。
用譚政委的話說,子孫們的幸福靠他們自己用腳走出來,我們只是開路,不負責行軍。
另外一件沒有提的事是葉銘龍。
這個名字對於現在的李家似乎有點敏感。安天偉能感覺的出來,譚政委是故意將這個名字繞了過去不提。
譚政委和李雲天年事已高,胃口都不怎麼深。但是這一頓飯還是吃的其樂無窮。
小孫跟著也開了一回眼,把胃撐的滿滿當當。沒辦法,菜燒的太多,如果不吃就是浪費。而二位老將軍都非常提供勤儉節約,就只好能者多勞讓兩位年青人多多的埋頭苦“幹”。
一餐飯下來,李雲天喝了些酒,但有譚政委在一旁盯著,也沒敢喝多。安天偉的酒量是遇強則強,平時也不好這一口,自然也陪的盡興。
經此一餐,譚政委對安天偉的印象分又加成了不少。從李雲天口中得知李延平曾經難為過安天偉時,譚政委當即表示會找機會跟李延平談談人生理想。
既然統一了思想,下一步要著手進行的,即是安天偉的接收單位。
這一點李雲天和譚政委其實早有安排。
放在一般的部門對安天偉而言也不怎麼合適,兩人一早就打算將安天偉先塞到部委裡面鍛鍊鍛鍊。
在基層和部委是兩重天,接觸的人和環境都大相徑庭,可以開闊一些眼界。
為政者不單需要的是基層工作經驗,更要有上位者的胸襟和氣度。這份胸襟氣度決定著一個人的格調高低。
安天偉不缺戰鬥經驗,不缺基層工作經驗,現在缺的就是接觸上位者。
瞭解上位者的行事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可以讓這個青蘋果真正的成熟起來。
李雲天還特意讓譚政委向部裡推薦了高廳長。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一則高廳長在c市現在的處境不怎麼好,如果被調到了什麼務虛的部門裡去當個一把手,純粹就是用一柄銀槍挖地,既浪費了利器,又挖不出效果。如果能調到上面來,換個環境,對高廳長本身也有好處,還可以提點和照顧一下安天偉。
譚政委和李雲天畢竟到了二線,能做到的只是餘光餘熱,不可能真的事必躬親,那樣手就顯的太長。
大京都可不是隻有李家一家,而是彙集著全國十幾億人口裡面精選出來的兩千來萬精英人口。
在大京都,李家只是一艘大一點航船,抵禦風浪之力比一般的船大一些罷了。但面對整個大海,一艘船就顯的很渺小了。
安天偉的報道被安排在了一個星期之後,其間部裡的一位副職和安天偉見了一面。這位副職以前是譚政委的老部下,對安天偉的態度顯的極為和藹可親,不斷的噓寒問暖,並讓安天偉放下包袱,好好的在新的崗位上,努力為國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
至於高廳長那邊,想調到京裡來則遇到了一些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