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電子競技,始終應該是屬於年輕人的天下。
這是曾經某位國服官方解說發出過的一次感嘆,當時的他恰好在解說一場新老兩支職業戰隊的比賽,親眼見證了一位老牌的頂尖職業選手最終在對位交鋒中被新人後輩斬落馬下的畫面。
而這樣的觀點言論,也往往在電競圈內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
普通玩家粉絲們的感受或許還不明顯,但只有身處在這個行業領域裡,才會有更為直觀而真切的體會。
天賦,潛力,刻苦,勤勉,虛心,堅持不懈——
一個個能夠被羅列出來的屬於頂尖職業電競選手最該具備的優點,卻幾乎都有一個相同的前提。
那就是“年輕”。
電子競技,最基礎也最核心的能力在於操作與意識。
操作看的是反應速度和手速。
意識則是思維。
年輕的職業電競選手,在操作上處在最巔峰的身體狀態,而思維活躍靈敏程度也同樣處於峰值,哪怕在經驗或者其他方面有所欠缺,卻依舊總是能夠有驚豔的發揮。
每個職業電競選手都是從年輕過來的。
隨著時間推移,在職業賽場上征戰日久,雖然經驗越來越豐富,打法越來越沉穩,但幾乎每個選手都會深切地感受到他們的狀態也在一點點下滑。
很難再長時間地維持精力的高度集中。
曾經行雲流水做到的操作,現在卻已經變得吃力,甚至可能難以為繼。
這是不可避免的殘酷現實。
或許一些足夠勤奮和努力的職業選手,可以透過每天的大量練習來儘量維持住狀態、減緩滑落速度,又或者透過豐富的經驗和成熟的打法風格來彌補操作水平下滑的不足——
可絕大多數選手,當年紀上去之後,就是會很快從屬於他們的黃金巔峰掉落下來。
不再能夠驚豔賽場。
在粉絲觀眾和解說們的惋惜目光注視下,被後進的新人選手們擊敗、落下神壇。
這種情況絕不少見,而大多數進入這個圈子的職業電競選手其實也早就都做好了相應的心理準備,知道他們總有一天會被更年輕的新人選手給比下去。
怎麼定義“年輕”?
在職業電競領域裡,真正屬於職業選手的黃金巔峰年紀應該是15到18歲,這個階段甚至應該被稱作“少年”,可就是這個階段,無論操作還是意識思維的活躍度靈敏度,都是最無懈可擊的。
當然,往往從這個階段再經過一年到兩年的時間磨練,便會進入到一個職業選手綜合實力最成熟的頂點——
這時候的他們不止是狀態依舊保持黃金巔峰,又有了足夠的實戰經驗,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體系,便當真再讓人找不出半點缺陷。
這個階段,應該是18到20歲之間。
而過了頂點之後,自然就開始走下坡路——
換句話說,對於一名職業電競選手而言,從21、22歲左右開始,或許就已經算不得年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