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布萊爾》在週六完成逆襲之後,週日繼續一路領先,以三天3446萬美元,拿下影片上映以來的第一個票房冠軍!
加上之前的收穫,《女巫布萊爾》北美票房已然收穫5340萬美元!
這才上映僅僅十天。
這個票房數字足以讓使館影業收回所有投資。
隨著看到影片的觀眾數量驟增,對《女巫布萊爾》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多。
但質疑和爭論,帶給《女巫布萊爾》的卻是一路走高的票房數字。
後面的四個工作日中,這部片子在北美再取620萬美元,第三個週末在茱莉亞羅伯茨的新片《落跑新娘》的衝擊下,僅僅比次週末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再收2512萬美元。
這周的票房冠軍屬於茱莉亞羅伯茨,《落跑新娘》憑藉好萊塢一姐的巨大號召力,首週末輕輕鬆鬆斬獲3505萬美元。
不過,2512萬美元的票房,也足以保證《女巫布萊爾》壓下《鬼入侵》的1525萬美元,佔據票房榜的第二位。
《女巫布萊爾》的北美票房累積已經過了8000萬美元,達到8472萬美元之多。
毫無疑問,在媒體和好萊塢業內,這是個奇蹟。
但凡對電影放映有些瞭解的人,此時都能看明白,《女巫布萊爾》北美票房必然過億,而且一億美元絕對不是終點。
高額的票房自然引發了更多媒體的關注,而媒體隨著報道,也漸漸將目光放在解讀影片的本質上面。
像《女巫布萊爾》這樣的偽紀錄片,宣傳階段製造噱頭還行,長時間放映起來,資深影迷都很難騙過,何況是媒體記者。
“這是一部好萊塢過往歷史中從來沒有出現過的電影,《女巫布萊爾》開創了歷史先河,以新穎的DV紀錄手法來拍攝,給每一個觀看的觀眾以相當真實的感受,讓觀眾相當自然的把自己帶入到這個女巫布萊爾的世界中,主人公們的一舉一動都牽引著觀眾們的心絃,第一人稱拍攝手法可謂是相當成功。”
這是相對比較客氣的說法。
“《女巫布萊爾》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他們利用宣傳營銷欺騙觀眾的新任,然後肆意收割票房……”
媒體一向都是各有立場,這樣說當然也沒有錯。
《女巫布萊爾》實質上就是一個騙局。
也有報刊相對比較公允:“《女巫布萊爾》利用‘遺失的錄影帶’的伎倆,把有劇本的電影拍攝得像是紀錄片,迷惑觀眾對於影片真實性的判斷,開創了行業中的新類別。”
這部影片因為新穎的敘事方法與宣傳營銷,讓人一度以為該片乃真實的紀錄片而非虛構的藝術作品,引起了好萊塢很多公司的重視,其中不乏一些公司作為經典案例來分析。
不管媒體怎麼報道,羅南都讓使館影業待在後面,即便有媒體記者上門採訪,也都統統拒絕。
不承認,不否認,不回應,這是使館影業的策略。
但隨著認識到《女巫布萊爾》不是遺失錄影的觀眾越來越多,罵聲也逐漸成為主流。
很多關注過事件卻還沒看影片的觀眾,聽到有人罵這部片子,反而好奇的購票去看,然後邊罵邊看。
羅南一直在關注具體的形勢,知道觀眾的不滿情緒需要一個發洩的渠道,否則可能會燒到使館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