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四日,海藍汽車官方網站上,正式放開了第一批預購通道。
預購通道只侷限於國內大陸地區市場,至於其他地區的市場還需要後續慢慢再進行上市。
一款汽車要在國外地區上市,那可比手機複雜多了,想要拿到各種許可並不容易。
一個冷知識,國際上有一個《1958年協定書》,該協議開始是歐盟內的一個汽車安全標準協議,後來也有很多非歐洲國家加入,比如日韓。
同時世界上其實很多國家雖然不加入,但是引用這一技術標準。
汽車想要在這些國家上市銷售,就需要符合該協議裡的各項技術標準。
但是,華夏地區並沒有加入該協議,汽車產業弱小的時候沒有加入,後來電動車強悍的時候一樣沒有加入。
更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也沒加入。
這玩意並不是單純的安全標準互認,更多的其實是汽車產業之爭,裡頭非常複雜的,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
簡而言之,這是歐洲自己建立的一套遊戲規則,日韓在幾十年後為了歐盟市場選擇了屈服。
但是華夏和美國不鳥他們,這兩家是世界第一和第二的汽車市場,也是汽車生產大國,各自有著自己的安全標準,可不會跟著歐洲人屁股後面玩受人牽制。
所以這個世界上的汽車市場也就比較複雜了,比如符合歐盟標準的車,不一定能進入美國市場銷售,也不一定能進入華夏市場銷售!
這三套標準是不通用的。
當然,這對於大部分有點腦子的車企而言都不是什麼問題,針對不同國家的市場進行本土化適配最佳化就行了,國際汽車廠商基本都這麼幹。
當然也有一些廠商覺得自己牛逼哄哄,啥玩意也不最佳化就高喊出海,結果發現無法透過當地技術標準稽核不讓上牌。
撞得滿頭包,還埋怨人家不讓它進去!
哥,你是跑過去賺錢割韭菜的啊,不是去當大爺的……咱稍微用點心行不行。
割韭菜這個事吧,韭菜愛聽啥就說啥啊,人家韭菜說甜豆腐腦好吃,你非要說鹹豆腐腦才是正宗的,其他的都是歪門邪道,你還指望人家韭菜掏錢包啊?
海藍汽車雖然還沒出過海,但是一群高管那都是具備國際視野的,早早就準備針對各國進行相應的準備了。
要不然,也不會提前準備針對各國的不同法律標準都準備免責條款!
而汽車的一些細節裝置,比如插燈車燈,方向舵左右這些都需要提前針對各國的標準進行針對性的改裝,進行本華本土化設計,然後進行各種認證獲得許可。
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一時半會搞不定!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海藍汽車旗下的汽車工廠這還都沒有徹底完工呢,現在的一些體驗用車都是手工打造的,可不是流水線上生產的。
想要小批次生產都得等到九月份之後,而真正的大規模量產需要到明年呢。
這意味著,今年的產量將會極為有限,總產量估計也就那麼幾萬輛而已。
海外上市麻煩,產量有限的情況下,海藍汽車目前只打算在國內市場上市這款轎跑,後續則是看情況陸續在其他地區或國家上市銷售,最早也要到明年去了。
海藍汽車只放開國內渠道預購,並沒有開放海外銷售通道。
這個訊息一出,倒是引來了不少的海外潛在使用者的批判,認為海藍汽車搞歧視……怎麼滴,覺得我們沒錢買不起啊,不過是六七萬美元的車而已,搞的我們買不起一樣。
趕緊麻溜的過來上市銷售,不然有你好看的!
但是即便如此也無法改變海藍汽車的既定戰略,倒是有一些有實力,不怕麻煩的海外使用者,可以在華夏購買後直接運回所在國,自己進行一些改裝並準備各種檔案資料進行合法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