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智雲在當地的大規模投資也就成為了自然。
————
抵達了江城半導體後,徐申學第一時間看到的就是該地分公司拿出來的最新成果:採用3D NAND技術的全新一代的快閃記憶體晶片。
作為上級公司的丁成軍自然也非常瞭解自家旗下子公司的業務情況,當即介紹道:“這是我們第一批試製出來的3D 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我們在上頭堆疊了二十六層的密度層級,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資料,僅僅是生產過程裡就需要進行二十幾次的光刻!”
“而最終生產出來的快閃記憶體顆粒面積小,能耗低,容量大,單枚快閃記憶體顆粒達到了16GB的容量!”
“徐董你看,這枚快閃記憶體顆粒的面積只有的八十多平方毫米,我們可以很輕易的在手機如此小的空間裡,也能輕易整合128GB的儲存容量!”
“如果是做成PC使用的固態硬碟,沒有太大的空間限制,我們甚至能夠堆疊到512GB容量。”
“這種3D快閃記憶體,可靠性非常高,是一種非常優秀的企業級快閃記憶體,我們預估在企業市場裡會有非常大的需求!”
“當然,我們的這種快閃記憶體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我們的生產線還沒有完成,現在這些樣品都是小批次特殊試製出來的,商業化量產的話成本還是比較高一些,我們目前建設生產線,有望在兩個月後就完成生產線調整,並向市場推出第一代的3D快閃記憶體顆粒以及相應的固態硬碟產品!”
徐申學看著眼前的這枚小小的快閃記憶體顆粒晶片,說實話很難相信這玩意竟然能夠儲存16GB的資料。
這幾乎是打破了之前常規快閃記憶體技術的認知。
不過這也是晶片領域朝著立體化發展的重要原因,就是在晶片面積有限的的情況下,從平面到立體發展,儘可能的堆疊更多的電晶體。
當然也不能瞎搞,還需要解決功耗問題,不然散熱問題會很麻煩。
“目前這種第一代的快閃記憶體晶片,只是我們的初步技術成果,實際上根據我們的設計預料,我們完全能夠把層數做到三十二層甚至更高一些,當然考慮到成本以及產品持續升級的需求,我們還是打算先推出第一代二十六層的產品,明年推出第二代三十二層,等到第三代的時候再推出四十五層,逐步往上堆疊!”
“以平穩的進行技術的快速迭代,並且控制成本,同時更有利於市場營銷!”
徐申學拿起來了這枚小小的快閃記憶體顆粒,然後道:“能夠這麼快把東西做出來,可見你們是下了苦功夫的,繼續努力,爭取讓我們今年的新產品也用上,今年的釋出會還是六月,你們要加快速度了!”
丁成軍道:“整體問題不大,這3D快閃記憶體顆粒,可以說已經完成了流片了,現在剩下的就是生產線以及良率問題,而整體上問題也不是很大!”
看過快閃記憶體之後,徐申學又順帶看了看江城半導體這邊的記憶體產品,相對於快閃記憶體有比較大的技術突破,並且還是走3D路線,現在的記憶體晶片則是要普通多了。
這玩意目前還不太好使用3D技術,因此想要提升效能的話只能是靠著製程工藝來死磕。
目前江城半導體的記憶體技術,是達到在三十奈米工藝上,這個技術水平其實已經相當不錯,屬於當下的一流水準了,江城半導體根據這個工藝水準,代工的智雲半導體的DD3記憶體顆粒效能也是相當不錯的。
不僅僅自用,也大量對外供貨。
但是當下的記憶體市場比較奇特,各大記憶體廠商一邊不斷擴充產量,一邊不斷降價,然後要麼不賺錢要麼面臨虧損。
四星以及智雲的記憶體業務都還好,有自家終端業務兜底,但是那純晶片廠商的日子就很難過了,比如日本的記憶體廠商獨苗爾必達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正在籌備著申請破產呢!
因為虧損的實在太嚴厲,市場競爭又激烈,同時日本當地也不願意花錢去救……主要是這玩意是無底洞,救不了啊!
怎麼說呢,你不死,其他幾家記憶體廠商就不會停止價格戰……這一場記憶體市場裡的價格戰的目的非常簡單:清場!
目前記憶體市場上,擁有三十奈米工藝的是主要玩家。
分別是佔據了百分之三十八市場份額的四星,百分之二十市場份額的現代海力士。
以上兩家都是韓國財團旗下的記憶體業務。
然後表面上是高科技上市公司,但實際上也是玩大財團模式的全球跨國企業智雲旗下的記憶體業務,在之前吞下了德國記憶體廠商的核心業務,又接受了一部分日本爾必達的業務,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依靠自身的強大智慧終端帶動下,強勢佔據了百分之十的市場份。
再過來則是備考一大堆日系廠商的日本爾必達,如今該廠正在面臨鉅額虧損,處於破產前夕,不過破產前夕大規模出庫存,倒也臨時搶到了了百分之十左右的市場份額……但是這個市場份估計到下個月就會宣佈完蛋。
他們這一波是大幅度降價清理庫存,等他們清理完庫存也差不多可以宣告破產清算了。
最後是擁有百分之八市場份的美國鎂光。
最後是臺系的南亞科技、瑞晶(爾必達合資廠),這兩家市場佔有率就更小了。
以上這七家,是市場上僅有的擁有三十奈米技術,可以出產DDR31600頻率記憶體顆粒的記憶體廠家。
其中的四星和智雲又最為特殊,他們的記憶體業務只是其龐大半導體產業鏈的一部分業務而已。
並且都有著自身的龐大各類終端業務支撐,什麼PC啊,智慧手機啊以及其他一些智慧生態鏈產品都能消耗大量記憶體的。
比如智雲就是靠著自家的終端產品的強行帶動,再加上在國內向其他手機,PC廠商,DIY市場上的記憶體廠商依靠關稅帶來的價格優勢銷售記憶體顆粒,硬生生搶下了百分之十的市場份額。
這七大記憶體廠商,這一波怎麼也得死個兩三家,要不然其他廠家是不會收手的。、這都持續不賺錢甚至虧損好幾年了,不把對手清理出去幾個,這幾年豈不是白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