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同樣想證明自己的能力,他在這北地的行營這麼大,這麼顯眼,就是要以自身為餌,就是希望楊業這條大魚上鉤。
“何人更無敵?征戰二十年。”張宇看著遁入黑暗中御賬親騎小隊,輕聲的唸到。
同一時間,張輝開始了這趟旅途前的最後準備。
先是找了一些衣物,衣物中要繡著金線金葉子,天涼了還要帶上較厚的衣物。吃的方面,儘量帶品質上乘的精米與一些乾糧,為了張起能吃到稀粥,還要帶上一口鍋。
除了一些路上會用到基本東西,張輝還去了大堂後的靈堂,拿了一個錦盒。
錦盒古典高雅,採用沉香木雕刻而成,味香卻淡雅,刷漆大氣磅礴,浮雕龍鳳更是栩栩如生,想來就這個錦盒就值不少金銀。
錦盒中裝著一把短匕,大約一尺來長,刀鞘黝黑,看不出深淺。拿起短匕,只見匕柄處雕著一個“張”字,拉出短匕,只見刀身都是電光狀的紋路,可見其是鑌鐵鑄成。
鑌鐵又被稱為烏茲鋼,是極品金屬,天然極難形成,需要極熱之地中的極冷之處或極冷之地中的極熱之處才能形成。
人工打造則要在冰、火兩種環境中,用上等百鍊精鐵不斷淬鍊,使得精鐵受熱不均,慢慢成型。
由於不斷淬鍊,這種精鐵硬度、韌度都是絕佳;因為在冰火之中錘打,所以在捶打的時候接觸口容易出現紋路,這種紋路就是成品之後刀身、劍身上的“雪花紋”“電紋”“裂紋”等等,因為紋路不同,成品又會被叫城“雪花鑌鐵刀”“裂鑌鐵劍”“電鑌鐵槍”等。
鑌鐵兵器,好看是一個優點,主要還是吹毛斷刺、堅韌非凡。然而鑌鐵的產量極低,非是常人能夠擁有。
張輝手中這把鑌鐵短刀,做工並不好,拿在手中重量也不對,其實就外面一層是鑌鐵澆灌的。能被放在此處,完全是因為它是張家先祖的貼身匕首,一件紀念意義大於實際價值的兵器。
作為張家的子孫,張輝肯定要帶走它。
從錦盒中拿出短刀,耍了一個刀花,張輝就把它放入長靴之中了,至於那個貴重華美的錦盒則被他直接扔了。
“正好。”張輝拍了拍鞋側,又跺了跺腳,感覺很合適。
在這祠堂中找了一會,沒有找到需要一起帶走的東西,張輝就回到了那些靈牌前,點燃了三炷香,跪倒在地上叩首說到:“列位祖宗…此次回囚雲關,你們要多加保佑,待我功成名就之時,我定然會再回來祭拜你們。”
說完,張輝啪啪啪的磕了三個響頭,把香插在香爐之中後就頭也不回的走了。
後院的火房中,張武則在鍛造著武器,鍛造著長槍,相對於其他兵器,槍打造難度較低,而且張家的家學也是用槍。
槍有多種,總體上可以細分分為矛、槊幾種,打造起來的難度也各不相同,簡單的一兩個時辰就好,難點的如槊,工藝複雜到需要三五年才能弄好。
今日是為了把黃金藏在武器之中,以備路上會有不時之需,所以整個鍛造過程還是比較隨意。
生長在北地最大的民間“軍火”集團內,張武打造武器的技術還是有的,可能打造的並不算好,但好歹能夠弄出來。
確定了將要打造的長槍的尺寸,隨便弄了一個磨具,生火把黃金融化,倒入磨具之中,用冷水淬火之後長槍的樣子就出來了。
打出了槍身後,張武就開始融化半成品的鑌鐵了,鑌鐵熔點很高,但加入碳粉和磷粉就能把熔點降低不少。
同時,張武還在黃金的槍身外澆上了一層百鍊鋼,讓它可以更好的用於戰鬥,更順手。
萃水之後,張武拿起其中一把舞了幾下,自言自語道:“是有一些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