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兒一聽到分家兩個字,腦子就炸了。
她原本希望著能搬回去的夢,徹底地碎了。
老家分了家,這裡,就真的是她的家了,她回去看奶奶,也是不一樣了嗎?草兒恨不得立刻就跑回老家看看。
在農村,妯娌兄弟之間,的確是瑣碎事情一多,摩擦也多,很多家庭都是兄弟幾個,成家後便分家各自為一個小家。
於雲家來說,這大兒子都早就搬家了,雲玲也出嫁了。隨著雲剛和雲金的結婚,雲一和雲秀也初中畢業,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回了家來能幹活養活自己了。
家裡便召開家庭會議,決議分家,草兒爺爺那會去草兒家,和草兒父母知會的便是這分家的事,看草兒父母是什麼意見。如果沒意見,兄弟分家,草兒父親作為雲家兄弟的老大,也是要在場的。
雲家也沒有太複雜的財產關係,大家聚一起,清點了家裡的房屋、存款、糧食、木材等等大小物件,進行了分割。同時,家裡三個老人,草兒奶奶、草兒爺爺和草兒爺爺的哥哥留下來的媳婦,草兒大奶奶,都做了贍養的分配。
草兒奶奶本來要求要隨大兒子一家的,這樣她可以照顧草兒,但和草兒娘矛盾太深,倆人實在不對付,便改為跟老三了,但前提是草兒週末假期都要抽時間回來。
草兒爺爺跟了草兒一家,暫時住在老家。
草兒大奶奶,此前一直獨居,老伴年輕時因為喝酒過量早走了,也沒有兒女,這會年齡大了,適逢分家,也是要做安排的,跟了老二雲剛。
分家後,根本區別便是自家幹自家的活,自家的收入入自家的口袋,自家吃自家的飯。但平時逢年過節,各家都要給些吃的穿的給父母親輩份的老人們,以表孝順。平時竄門閒聊也還是常有的事。
父母兄弟間血脈的相連,還是切不斷的。只是這個年代不興修族譜,但每戶人家的家風卻還是會自然形成的。
雲家兄弟幾個也還算和諧,但磕磕碰碰也是免不了的。不過都是今天你少了一隻雞,明天他丟了一隻鴨這樣雞毛小事。對待老人,他們還是該給就給,沒有怠慢。偶爾媳婦嘴碎些,草兒奶奶也是嘴上功夫了得的,誰也別想欺負了她去。
分家後,雲家老小云一和雲秀跟著母親一起為一家。
老大雲新搬家了自成一家,但每月定時給父親老雲頭米糧錢。
老二雲剛帶著媳婦和草兒大奶奶為一家。
老三雲金也帶著新媳婦為一家,但每月給母親米糧供養。
這個家分了後,草兒回老家便和奶奶住一起,也會被見到兩個叔叔家吃飯。但要搬回來,是絕對沒有可能了。
草兒上四年級的時候,草兒娘懷孕了,如大家所願,生了一個弟弟。
草兒娘便讓草兒幫著帶弟弟。於是,草兒非常樂意地接受了這個任務,她也很喜歡這個弟弟,小小的,白白的,肉肉的,極其可愛。姐弟倆情感也很好。
就這樣,草兒心裡開始逐漸地把這個和父母在一起的家當成家了。但也正是如此,在這個家裡不能滿足的,她便在內心裡,開始渴望著一個新家,一個由她自己組成的新的家,像她的父母親一樣,由她自己說了算的家。
這樣說來,十歲的草兒,自我意識開始逐漸甦醒後,無論她多麼孱弱甚至是懦弱,她的自我都在滋滋地像雨後春筍一樣拔節嚮往著成熟。
於是,當她越來越覺得自己不被父母和周圍人理解,沒有被尊重,尤其娘還老說自己是一塊木頭,踢一踢就動一動,不踢就不動時,她便把苦惱委屈轉移到對理想新家的構建中來。
在她想象中的理想之家裡,她和大家是平等、和睦的,根本沒有任何責備和呵斥。有的,只是愛和溫暖。
當然,這個家裡,有她和她喜歡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