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幸好!
對於連學文等人的遭遇,他們紛紛投過去了憐憫的目光……
主席臺上,劉峰可不知道這些人的所思所想,如果知道的話,恐怕會笑出聲來。
是,確實,對於材料學研究領域來說,這些計算程式確實能夠給他們節約一大筆時間和財力,但真想研究出自己想要的那種材料,可不是這麼簡單的。
就以他自己來說,有了這些計算程式,他也沒有能夠開發出自己想要的常溫超導材料啊!
而且,這還是他能夠開掛,在腦子裡不斷模擬實驗的結果。
這些計算程式,就像是把一座迷宮裡面成千上萬種的錯誤路徑給排除了,留下了很有可能正確的上百種路徑,它們的功效,不過是將材料研究初始的大方向給指引了出來,具體通往成功的路徑,仍然要靠‘天才’的直覺外加不斷地努力才行,
不得不說,這些人確實有些‘膨脹’了。
“……這一組實驗資料,是我在研究金和矽元素組成的新型超導化合物的時候,在1500度、6萬個大氣壓的高溫高壓條件下,使金和矽以及二矽化鍶等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了“SrAuSi3”新型超導體,最終實現了在1.6K絕對溫度下達到超導狀態。”
“經過事前的理論計算分析,該新型超導體電子結構與原子序號較大的金元素相比,電子數有增加、電子磁性和自旋軌道耦合均較強,屬於BaNiSn3構造的化合物。最終的實驗結果,證明了我對它的計算,是完全正確的。”
說著,劉峰從主席臺上拿起了記號筆,在身旁的白板上畫了個簡單的分子模型,並在旁邊標註了電子數、電子磁性和自旋軌道耦合等資料。
到了這一步為止,計算結果和實驗結果明顯相互印證,都是很淺顯直觀的東西。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對此放鬆了警惕的時候,劉峰停下手中的記號筆,思考了片刻之後,繼續說道。
“在對這些產物進行研究的時候,我還發現了一些很有趣的東西……”
很快,他寫下了第一行算式。
然後,
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坐在大會場的中間,高修平有些侷促不安地左顧右盼了下。
在成為崔崑院士的徒弟之前,他就是一名高分子材料化學的碩士研究生,對材料學的理解,不說如會貫通,那也是小有成就,更不用說現在還已經得到了崔院士的‘真傳’,接手過的材料研究專案,沒有十個,那也有3、4個了,即便,這裡面他更多的是從事輔助性的研究工作,但劉峰的論文還是看得懂的。
然而現在,白板上的東西,卻是讓他產生了自己這幾十年書都白讀了的錯覺。
深呼吸了一口氣,高修平看向了坐在旁邊的小夥伴,壓低了聲音問道。
“老師不是說這場學術報告會很簡單的嗎,我怎麼覺得自己考上了一個假的研究所?”
鄒季萌的表情也有些微妙,遲疑了很久,才勉強開口說道。
“大概,這就是老師非要我們來長長見識的原因吧……”
但很顯然。
看不懂白板上東西的人,並非只有他們這些院士‘高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