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豐富的閱人經驗來看,自然不會認為劉峰這是在瞎胡鬧,也不會認為他這是在說謊,華國人敢於如此作為,一定是對自己的技術非常有信心!
從這一點來看,全世界都小看了華國人在可控核聚變技術上的優勢!
這就更加讓他理解M國人的做法了。
如果他們不趁著現在限制華國人,或者從華國人身上學到技術,可以想象,以華國人的工業實力,在未來的10~20年的時間裡,便能夠將可控核聚變電站四處開花,可以預見的是,到時候恐怕全世界都將淪為華國人的能源傾銷地!
視線便越來越凝重,最後被死死地黏在了那臺裝置上,完全挪不開眼。
除了懷著對國家深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外,單純從技術領域,魯伯特·埃爾維對眼前這座還未建成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更感興趣。
只見一條條黃銅色的導線連線在兩層金屬板的中間,就如同人體身上的血管一般,密密麻麻,而較薄的那一層金屬板的外側,有兩個一人高直徑的大洞,如同通往心臟的動脈血管一般,將生長出來的導線導向另一邊,收束在了未知名材料做成的大圓環中。
這些東西,大概就是華國人的可控核聚變示範堆,之所以能夠成功的關鍵了吧?
只不過,單看外觀,他根本想象不出來,就憑這些東西,是如何將可控核聚變高達數千萬上億度的高溫等離子體,束縛在如此狹小的空間當中。
“劉教授,這些導線應該就是你們研究出來的NBLF1‘常溫’超導材料吧,只不過,這些東西真的管用嗎?”回想起之前他們曾在ITER上談論到的需要注意的關鍵技術,所謂的NBLF1‘常溫’超導材料,絕對是他們討論的重中之重,因此,埃爾維主動詢問道。
劉峰笑了笑,絲毫沒有介意什麼洩密的風險,語氣輕鬆地介紹道:“沒錯,這就是我們專門為聚變反應堆開發出來的NBLF1常溫超導材料,也是整個反應堆生產環節中,最為核心的部分之一。”
“我們都知道,想要束縛住溫度高達上億度的高溫等離子體,沒有30T以上的強磁場,是不可能實現的!如此強大的磁場,必須要非常強大的瞬時電流,稍微有一點電阻波動,對於整個裝置來說,都是災難性的。至於我們的超導材料到底管不管用,光是聽我一個人在這裡說,也少了點說服力,既然如此的話,咱們不妨去做個檢測就好了。”
聽到劉峰都這麼說了,魯伯特·埃爾維可沒有矯情,顫顫巍巍地走到了機器旁邊,想要從裝置上挑選一段超導線解除安裝下來,作為檢測。
見此,劉峰笑了笑:“不用如此,埃爾維教授,隔壁就有家專門生產這種材料的實驗室,咱們直接過去瞧瞧就好了。而且,不僅僅是咱們的NBLF1,你們看,反應堆最裡面的那一層殼體,整體上是由我們獨家研發出來的抗輻照材料做成的,難道你們就不敢興趣嗎?”
不敢興趣?
怎麼可能!
如果不出意料的話,這兩種材料,幾乎就是整個可控核聚變之所以能夠成功的前提因素了!
於是,帶領著一群想要一觀究竟的專家團隊,眾人來到了隔壁工廠的材料檢測實驗室。
看著那臺專門用來對材料的質量進行全面剖析的掃描隧道電鏡,魯伯特·埃爾維主動請纓道:“可以讓我來嗎?”
“這個~”實驗室的負責人看了一眼劉峰,張了張嘴。
然而劉峰卻笑了笑,直接做了個請的手勢:“當然可以。”
在這處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劉峰的話就是“聖旨”,在和可控核聚變相關的產業上,沒有人可以反對他的決定,即便是這家工廠的總經理,也不可能。
魯伯特·埃爾維看了實驗室負責人一眼,笑著說道:“這位先生請放心,如果我們沒有看錯的話,你們的掃描隧道電鏡應該是從我們D國進口的吧,如果我的操作對此有所損壞,我賠你們一臺新的!”
腳步矯健地走上前去,魯伯特·埃爾維仔細地檢查了裝置,然後首先將超導材料樣品裝上了裝載臺,透過計算機熟練地操作著,對準了導線的橫截面。
很快,顯微鏡就將資料反饋到了電腦螢幕上。
當看到隧道掃描電鏡採集到的資料,以及經過圖形模擬技術處理後的三維原子結構圖後,不只是埃爾維,包括帶隊的史丹佛·雷爾夫,以及混在人群當中低調觀察著這一切的M國專家,神色盡皆動容。
“不可思議!實在是太完美了!”老教授不由自主地叫出聲來,他這一生中所見到過的全部超導材料,即便是CERN那臺強子對撞機裡面所用到的,其結構都沒有這般完美!
艱難地轉過頭,問著劉峰:“它們的超導特性呢?需要多少溫度下才能實現超導?”
“超導特性?”劉峰笑了笑,用更加輕鬆地語氣回應著,“既然我們敢宣稱這是常溫超導,自然是在25攝氏度的條件下,就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