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唐來人如此盛氣凌人,高句麗崔氏子弟一方紛紛怒火中燒,怎麼說我們也是高句麗數一數二的大貴族,高句麗跟大唐平等論交,你們即便是來說降的,也沒有理由高人一等吧。
按住身後一眾小輩的怒火,崔太大兄顯然更加識時務一些,也更懂得貴族的生存之道。
沉吟片刻,崔太大兄開口道:“我崔氏祖上也曾執掌過高句麗王權,如今老夫位列太大兄一職,可比你大唐宰相。
但是成王敗寇我等無話可說,我們崔氏不求大唐高官厚祿,不求公侯,只要得一伯爵之位,不受人輕賤也就罷了。”
這話倒是十分中肯,一國宰相投誠大唐,按理說這等就是有才之人,大唐陛下若是惜才,都會量才重用的,不過大唐,乃至以往的中原王朝也一樣,封侯難,封公更難,封王非皇室不可。
這是從大漢時候就傳下的規矩,想當年漢武帝時期,飛將軍李廣,終生不得封侯,死後才給了個侯爵。
比如大唐的老臣虞世南,這位是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未來的凌煙閣二十四人之一,現在的爵位也不過是一個永興縣子爵。
大唐初立倒是封了一堆國公侯爵,這裡面也有很大部分是李淵想要拉攏朝臣虛封的,畢竟國家還未全部一統。
所以說,崔太大兄的要求,可以說沒有絲毫的過分。
不過聽完之後大唐來人卻再次哈哈大笑,其眼中甚至帶著明顯的輕蔑。
“按照大唐既定計劃,爾等作為戰敗國的貴族,就相當於俘虜,即便是有大唐收攏百姓政策在前,爾等投入大唐,也就是比百姓稍強些的富戶罷了,想做貴族,呵呵,基本上不可能。”
“你,既然如此,你們又何必前來羞辱我們?”一名年輕人不滿道。
那人接著說道:“我說的,是你們自己去投誠大唐軍隊的結果。
不過,如今我來了,那就不同了。”
“難道你還能左右大唐的軍部?”
“不,分封授爵可不是大唐軍部所轄,自我介紹一下,本人博陵崔氏崔敦義,家兄崔敦禮任大唐兵部侍郎。
我博陵崔氏族長派我前來,是因為爾等高句麗崔氏一族,乃是我博陵崔氏一個分支遠走半島傳下一脈。
念在我們是同宗血脈,不忍你們遭了刀兵戰火之厄,所以讓我來說服諸位,隨我降唐。”
原來這人是博陵崔氏之人,而且博陵崔氏和高句麗崔氏還有這樣的淵源。
“我高句麗崔氏傳自當年高句麗崔氏王族,跟你們沒有關係。”一人反駁道。
“呵呵,那麼高句麗王族從何而來?想必在場不會所有人都忘了祖宗吧。”崔敦義嗤笑道。
崔太大兄擺手道:“據族譜記載,先祖的確是東漢末年亂世時期自中原遷徙半島的。”
“那又如何?你不還是想招降我們?就算你是博陵崔氏的,聽說現在大唐,你們所謂的五姓七家說話也不是那麼好使了,你還能擰過大唐軍方不成?”一名老者說道,顯然這人是個訊息靈通之人。
“哼,我博陵崔氏如今在朝做官之人無數,大唐軍方又如何?
你們若是投了大唐軍方,那就是平頭百姓一個,你們認為他們會放任你們這些高句麗的領頭羊站在人前依舊掌權?還會讓你們繼續享受富貴?絕對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