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政殿內,李二在來回踱步,從今日白凡出手開始,李二就一直在關注著長安的風向,因為佛門在百姓之中影響太大了,一個不好,長安城內的百姓就能鬧騰起來。
“陛下,藍田侯到了。”
老高推開門提醒一句,就自己退出去了。
“你要滅佛?”李二沉聲問道。
白凡抬頭看了一眼李二,不明白此時他這句問的什麼目的,到底他是支援滅佛還是不支援滅佛。
搖了搖頭,白凡無奈道:“哪有的事,佛教樹大根深,誰也滅不掉,只能最大化的壓制、改變。”
“可是全城都在盛傳你白凡屠滅無漏寺,揚言滅佛揚道之事。”
聽到這個,白凡詫異了,自己一直不停的忙於奔波,沒有關注城內輿論,怎麼會這樣?
鬥法無漏寺可是大庭廣眾的,什麼時候自己說過滅佛了?那自己收徒是怎麼回事?
“陛下,這是謠言吧,會不會是有心人故意挑起是非?”
李二點了點頭,“既然沒有,那麼肯定是背後之人出手了,哼,好手段,步步為營的糾纏不休,正好藉此機會查一查到底是誰在搞鬼。”
兩人在一旁坐下,白凡倒上了兩杯清茶,隨後開口問道:“不知道陛下對於佛教怎麼看?凡若是真的滅佛的話,陛下是否支援?”
李二若帶深意的瞟了一眼白凡,隨後爽朗一笑道:“小子你是擔心我袒護佛門?
沒有的事,曾經我也考慮過效仿前人,比如前隋文帝,儒釋道三家平衡共治,但是這些年來,從你小子那裡接觸到的東西越來越多,看到的典籍也有涉及三教。
吐蕃以宗教治國,他們可算是實現了愚民的大成,可是國力衰弱只能偏安一隅。
南朝時期大興佛門,最後如何?遍地是寺廟,人人誦佛,民眾蜂擁出家,各地出重金建廟宇,最後甚至連田地都荒蕪了,國力大衰,所以治國之道,愚民和宗教都不行,只能換來一時的穩定,對於整個國家來說,是一種遲滯國家發展的毒藥。
因此朕從來沒打算大興佛門。”
白凡看著眼中閃著智慧光芒的李二,忍不住為之大聲喝彩,沒想到,不知不覺的,這位大唐皇帝竟然已經有了這般成長,自己的顧慮原來不過是杞人憂天了。
“陛下能有此番話語,國家之幸,百姓之幸,臣白凡之幸!”
“行了吧小子,朕每日不停地學習看書,不是想要你誇讚和奉承的,只是不想事事假手於人,什麼事情都要靠他人來指點。
若非如此,今日不過又是你再給朕講述一遍佛門危害,然後朕按照你的分析,帶人去執行,這樣大大的拖延了朝政的執行效率,朕不想做那等無能之君。
說說佛門吧,你要滅佛我也不會說什麼,但是佛門強大,輕易不可妄動,你可明白利害?”
“臣明白,所以需要朝廷政策的支援,不然我的手段,只能對付犯錯的無德之僧,對於那些佛門高僧,恐怕不太奏效,只有將佛門規範為國事,我們才真正能將之限制住。”
白凡認真的說道,腦海裡不禁想起了歷史上出現的度牒一法,出家和尚需要有度牒才算是正經和尚,不然都被人們定為假和尚或者野和尚。
而這度牒,就是由朝廷每年有限發放,而且發放度牒還必須認真核查,和尚圓寂也要收回度牒,這種方式行之有效的限制了佛門的發展,所以白凡也準備在大唐實施,只是白凡給佛門準備的規則,可以說較之更加苛刻,推行起來難度也更加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