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李二說要給馮家封王,這個訊息一下子震驚了所有人,異姓不封王乃是規矩,難道大唐要打破這一規矩嗎?
“陛下不可,自古異姓不封王,乃是為了朝代穩定傳下的規矩,大唐豈可開此先河?”一位老臣上前勸諫道。
眾多臣子紛紛上來勸諫,李二沒有絲毫不滿,畢竟異姓封王事關重大,沒人反對才說明有問題。
“有功不賞豈是明君所為?
馮家不避生死取回仙糧,造福天下百姓,此功德有多大?朕以為,比大唐建國平亂世要大,一個一字王爵朕都覺得輕了,只是馮公高義,只為萬民福祉不為個人榮辱。
當年造船之初,太上皇就已經許諾馮公,此事有成,馮氏封一字並肩王,受萬民敬仰。
當然了,此為其一,最重要的就是馮家大功,封王是朝廷的表示。”
“可是,異姓封王此例一開,恐怕會遺禍後代呀!”房玄齡開口擔憂道。
李二哈哈大笑:“諸卿,馮氏封王的標準大家看到了,那是造福萬民千代的大功,功德無量。
朕在此承諾,日後誰若是有此無量功德,大唐不介意再添異姓一字王爵,而且來者不拒多多益善,唯有賞罰分明破舊革新,大唐才能遠超前輩。
諸位須以越王馮盎為榜樣,捨生忘死造福萬民。
能夠多這樣一個異姓兄弟,朕求之不得,大唐,求之不得!”
“陛下聖明!”
百官齊齊躬身行禮。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誰還能反駁呢?若是按照功勞大小計算,仙糧之事的確超過了大唐建國安邦的功勞,不過總不能還把皇位讓給馮家吧,所以一字王爵不過分。
其實百官心中也有自己的小九九,特別是那些官位高的人,很多人已經是權傾朝野位極人臣了,異姓不封王的規矩束縛了很多人的野心,此先河一開,不少人心中也活泛起來,有了這個封王標準,雖然極為艱難,但也是個機會。
最重要的是,這個王位可以世襲罔替,可以說已經超過了大唐皇族封王的身份,畢竟皇室王爵不是世襲的,每一任皇帝都會封自己親兄弟為一字王爵,也就是說,像李建成的晉王日後是不能傳給兒子的。
這時候老李淵站起來說道:“此次仙糧順利歸國,其實不僅僅是馮家大功,首功應該是藍田侯白凡才對,畢竟海外有仙糧是他提出,造船是他指揮,海圖是他提供的,馮盎封王,那麼白凡這個首功,朕以為,也應該給予王爵以示嘉獎。”
嘶……
文武百官齊齊吸了口涼氣,抬頭看了一眼太上皇李淵,但是老李淵真的是淵深似海,心中怎麼想可不是隨便就能被人看穿的,所以許多人很快就慢慢低下了頭,不敢多言。
李二也沒有意料到,自己父親可是突如其來的玩這一手,有些莫名其妙,不過稍微一想也就釋然了,父親說的在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白凡屢次立下大功,一個侯爵已經不適合了,早就想加封他為國公,只是念在他年紀小。
後來白凡聲名鵲起,成了無冕之王,一個名號已經無所謂了,而此時父親李淵借這個機會提出,可以說是老謀深算,一來順勢榮顯白凡,二來也有拉攏之意,畢竟白凡一人關係到大唐的興衰,現在的情況是,皇室李家不能得罪他,那只有儘量去拉攏了。
當年是嫁個姑娘過去,現在白凡有了四個孩子,白家一大家子人呢,給個爵位可以傳給後代,這也是賣好處拉攏了。
所以想明白之後,李二是同意了的,心中就在給白凡想王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