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首府涿郡城中,新任守將柴紹正在為一件事情發愁!
今年北地大旱,整個幽州,整個河北道都是災區,前幾日幽州西側已經起了流民,好在當地崔氏答應了朝廷開倉放糧!
如今十日已過,崔氏放糧終止,朝中糧草已到,本來柴紹不應該著急的,但正是因為此事,柴紹卻有些犯愁了!
已經派出了各路運糧隊伍前往各處賑災了,可是壞事就在這裡,賑災車隊去時還好,非常順利,當地百姓夾道歡迎!
但是車隊回來的時候死活百姓們不讓走,說離了車隊我們吃什麼?
最後竟然鬧出了個大笑話,車隊回來的時候,各地的百姓也紛紛跟著車隊走,那意思很明顯,跟著運糧車隊至少不會餓死!
儘管運糧官已經明白告訴他們,糧食正在源源不斷的運來,隔幾天就會去派送糧食,但是流民們不信呀,這個大災年景的,朝廷哪裡來的這麼多糧食?以往聽都沒聽過的!
既然朝廷這麼說,那就是說州府有糧食,大家都去堵著州府,守著州府的大糧倉,至少比餓死在家裡強!
於是也不知道是有心還是巧合,各地的百姓看到逃難的流民,那些個過不下去的也紛紛加入,隊伍越來越大,河北道幾座大城三天時間,就已經都被流民圍住了,人家也不鬧事,就等著飯點官府派糧吃飯!
如此,各地又一次聚起流民之事,惹得李二大驚!
不是剛剛安撫下去流民嗎?已經開倉放糧了,為什麼十天之後流民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越聚越多了?而且是遍地起烽煙式的,只要是大城市都被流民圍住?難道有人從中作梗?
為此事,李二立刻派出了心腹精銳信使去查探,得到的答案卻令李二哭笑不得!
百姓中不乏亂世走過的老人,大傢什麼沒見過,旱災、蝗災、戰亂、瘟疫,只要是三十歲以上的人,基本上這幾種苦難都經歷過!
大唐立國剛剛十年,十年間還有五年都是在征戰天下,大唐立國前是隋末紛爭,連年戰亂不斷,那時候所有東西都是靠拼殺搶來的,十年的戰火,期間天災人禍無數,誰在乎過百姓?誰在乎過天災?
天災來了收成不好?只要不是自己治下,死的不是自己地盤的民眾,哪路反王會管?
如果是自己地盤出事,那好,為了生存,我們可以去拼殺,去搶奪,同樣不用擔心,無非就是勝敗的問題!
所以無論如何,苦的都是受災的下層百姓!
當天災遇上戰亂的時候,誰管過百姓們的死活,賣兒賣女、易子而食等等,只要能活下去,基本上誰都會幹!
即便是天災之時,沒有遇到戰亂,朝廷面對大災大難,或是祭天求告,或是各地開倉放糧!
但是糧食也很有限,基本上沒過幾天朝廷也撐不住了,最後大家還是要逃難,逃出受災的家鄉,逃到那有糧有水,富饒豐收的地方,熬過了災年季節再回鄉,這是老人們一致的觀點和看法!
今年倒好,誰見過大災之年,朝廷將糧食送到村上,讓各家各戶呆在家中就能度過災難?沒人相信,與其相信這麼一個荒誕可笑的謊言,還不如早早趁著還有口糧,出來逃難的好!
所以各地大城都被圍了,李世民案頭三天不要,就堆滿了議論此事的奏章!
這事在李世民看來,也好也不好,不好的是民眾們還沒有信任大唐朝廷!
好的是,民眾們沒有完全不信,至少還在嘗試著相信,要不然他們就不是逃難到大城四周,而是一路集體南逃了!
對於此事,李世民也沒有什麼發愁的,就這樣吧,百姓們喜歡距離城池近些就近些吧!反正在哪裡都是放糧!當然,若是外圍所有百姓都聚集在一起了,還省去了運糧的麻煩呢!
可是皇帝這麼想,各地被圍的主官可不這麼想,這麼多人聚在一起,每天還要管他們吃飽,所謂無事生非,若是這些人聚在一起鬧個亂子怎麼辦?
人越來越多,萬一有人生個疾病,最後鬧出了瘟疫怎麼辦?所以,接到皇帝的敕令後,有見識的官員再次上書此事!比如說柴紹!
就在柴紹為此發愁的時候,下人來報說,有終南書院的學子求見!
當來人出現在城主府的時候,柴紹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