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伯勇心如刀絞,可以說是他們經歷了所有的苦難,但卻承受不住和平的甜蜜。在戰爭中他們能夠活下來,然而和平卻成了他們這些人最大的殺手。
“糊塗啊!糊塗啊!”孫伯勇指著宋海蘭,遲遲說不出話來,最後只能把手背在了後背上長嘆。
宋海蘭沒有說什麼,他知道錯誤犯下了,即便是自己痛哭流涕的跪在孫伯勇的面前也沒有用。
如果換成別人,可能會包庇宋海蘭,但是孫伯勇作為跟隨廖凡的第一批人,深知他們這群人把規矩看的比生命都重要,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規矩,才能夠將他們變成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
所以孫伯勇可以在廖凡面前不說,但是他絕不會包庇自己的徒弟。
“師父,我對不起您對我的栽培!”
孫伯勇沒有再聽宋海蘭說多餘的話,轉身開啟門就要離開,不過在離開的那一刻轉過頭來。
“你的事情由司法部處理,也就是蔣委員長和喵主席的人給你定罪。在把你交給司法部之前,你還有幾天的時間留在太原,還有什麼事情想辦告訴門口的衛兵,我會盡力滿足你的。”
他們畢竟還是師徒一場,經歷過了戰亂走到今天,情分還是很深的,宋海蘭的仕途算是就這樣結束了,不過他作為師父應該為他的徒弟最後再做一些什麼。
孫伯勇相信宋海蘭不會殺他,更不會參與到刺殺這種事情。但是坐在現在這個位置上,必然要受到金錢的誘惑,宋海蘭現在就經受不住金錢方面的誘惑,未來的路可想而知。
雖然案子是有了眉目,但是想要把事情查一個水落石出還是很難,涉及到的人員越多他們越需要證據。
問題就出現在給他們提供配件的這些工廠上面,但是這還不是刺殺孫伯勇的關鍵因素。這些工廠牽扯到的頂多是訂單方面,也就是錢的問題。
而刺殺孫伯勇顯然有很強的政治目的,這些工廠顯然不會因為金錢的問題牽扯到政治漩渦裡。
所以這些工廠還有宋海蘭的問題只是浮於表面的問題,真正讓他們擔心的還是隱藏在背後的那些人。
很顯然對孫伯勇動手的那些人一定熟知了工廠跟他們之間的合作,甚至周邊都有人在監視著孫伯勇。
返回辦公室的孫伯勇第一時間給廖凡打了一個電話,把他這兒發生的事情都告訴了廖凡,包括宋海蘭受賄的問題。
“你要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其他的事情你不用管了,由我來解決!”
宋海蘭的問題並不是最大的問題,這個國家還在執行就必然會有一群人為了金錢喪失自己最初堅持的理想。
幾千年的歷史告訴我們,無論在什麼年代都會有一群貪官。
而廖凡需要確認的是綁架自己跟刺殺孫伯勇的人是不是一群人,他們真正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權力還是為了其他的利益。
對於這群人廖凡早有猜測,因為當初他們從鎂國返回的時候並沒有告訴其他人,知道的人非常少。
這批人肯定不會是海軍當中的人員,也不是自己身邊的人,所以範圍很小,而且在高層中也就存在那幾個不安分的人。
廖凡從來不想把整個國家變成一言堂,他說什麼,所有人必須就認定什麼。這樣就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宗教,當然如果帶頭的人走偏了,所以就容易變成邪教。
但是現在看來,廖凡對他們還是太過仁慈,縱容造就的錯誤遠比嚴厲形成的錯誤多的要多。
本來廖凡還以為事情都在可控範圍之內,現在他發現自己錯了,錯就錯在他太低估了這些人的膽量,就連孫伯勇他們都不打算放過。
全國的老百姓可能不識得孫伯勇,但是全國的軍隊哪一個不認識孫伯勇。
動了孫伯勇等於動了整個陸軍的利益,就是廖凡也不敢輕易讓孫伯勇出問題,少了一個孫伯勇,全國軍隊的武器配置可能就要耽誤很長時間才能夠更新換代。
孫伯勇一個人不亞於一支軍隊。
從一顆手榴*彈到一個機械化步兵師,都是由孫伯勇給他們配置相應的武器。
或許正是因為如此,孫伯勇手中擁有的權利滔天,而且他還是廖凡的忠實支持者。
在很多人的眼裡,是廖凡一個人在掌控著國家命運!他掌握著很多人的生殺大權,只要他一句話,必然會有一群人人頭落地。
或許這也是他們為什麼把矛頭指向孫伯勇的正真原因。
國家的重要人物開始處在危險當中,這也意味著國家並不安定,隨時又可能從現在脆弱的和平轉變為戰爭。
努力了這麼久廖凡才讓國家和平,怎麼可能把他努力得來的東西就讓這些人輕易的給毀掉。